一國拒承認中國南海主權:北京勃然大怒

安倍政權上台以後,日本一直在各種場合批評中國的南海政策,並且一直拒絕承認中國對南海擁有主權。雖然這個權力是中華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 後,從戰敗的日本手中接受過來。但是,就在中國與日本因釣魚島發生風波以後,日本就一改制前的模糊政策,而是公開認為南海的權益是各方的,應該按照國際 法,而不是使用武力改變現狀。

日本這樣的主張在最近2年的各種國際會議,或者日本與其他國家的雙邊外交中一直出現,直到即將在日本舉行的G7首腦會議中,也將成為一個議題。雖然 在中國的強烈抗議下,事先準備會議議題的G7外長會議的聲明中沒有直接明確中國,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矛頭直接指向中國:「 ……擔憂東海,南海的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要求相關各方以國家法為基礎,維持秩序……」這樣的舉動是前所未有,所以中國外交部態度也是很嚴厲,認為這是 某些國家因為政治原因,而想在南海問題上掀起波瀾。中國媒體更是直呼日本領導人的名字:「安倍費盡心機,讓日本國民錯誤地認為日本周邊充滿危險,為日本擴 軍創造輿論環境」。並且還切割日本與其他G7國家的關係,認為「日本是在犧牲其它國家與中國良好交流合作,而枉費心機地拿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讓其他國家 捲入中國的主權爭論中」。

日本的戰略並沒有只是停留在口頭,而是一步一步付諸現實。

筆者在專欄中多次談到日本與菲律賓,以及越南的軍事合作。就在完成訪問菲律賓的活動之後,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有明」「瀨戶之霧」穿越南海核心區域,訪問了越南最大的軍港金蘭灣。

金蘭灣是位於越南中部,面向南海的天然良港,在越南內戰中,美國把這個港口建成東南亞的第一軍港。其戰略位置的重要性要遠遠超過美軍當時在菲律賓的 蘇比克軍事基地。越戰結束,美國從越南撤走全部軍事人員,撤退時在金蘭灣留下大量的軍事裝備,以及極其良好的基礎設施。之後蘇聯與越南簽訂軍事友好同盟協 定,蘇聯的太平洋艦隊進入金蘭灣,成為美國南海戰略中的一個「眼中釘」。

2004年,蘇聯的繼承者俄羅斯決定從金蘭灣撤出太平洋艦隊,金蘭灣成為越南海軍的最大基地。因為越戰的緣故,所以當時美國向越南試探,是否可以重 新借用金蘭灣基地時,越南蜿蜒拒絕。這個可以駐紮3000名戰鬥人員的海軍基地,加上鄰接的空軍基地,幾乎可以控制整個南海的中南部,並且也可以派飛機巡 航至馬六甲海峽,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美國沒有成功的事情,日本也要嘗試。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日本政府使用ODA等方式誘使越南開放金蘭灣給日本自衛隊作為海上補給的中繼站。同時因越南在金蘭灣海軍基地邊建成有空軍基地, 日本政府向越南政府釋放出信息,要把日本自衛隊P-3C反潛巡邏機有償轉讓給越南方面,作為越南在南海偵查,巡邏等有效手段。根據越南內部傳出的消息,日 本海上自衛隊的官員,以及相關專家,以及與越南方面在金蘭灣展開了合作,雖然日本P-3C飛機還沒有到達越南,但是技術上的合作已經展開,日本已經向越南 傳授海上偵察,以及反潛的重要經驗。

這時日本防衛省就傳出,日本海上自衛隊將在金蘭灣與越南海軍一起進行海上演習。如果演習順利進行成功,將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艇第一次有目的地進入 非盟國,金蘭灣是南海爭議國家的軍港。同時越南方面一直把金蘭灣視作自己國家海上的軍事禁區,一般外國船隻不能進入這個海域,當然也不能進入軍港(俄羅斯 除外)。基於日本方面的要求,以及在南海的越南自身利益的考量,越南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進入軍港,特地解除了外國船隻進港禁令,日本軍艦成為越戰以後, 第一個進入這個港口的非軍事同盟國的軍艦。

日本高調出現在這個地區,其目的性,戰略性很強。原本日本只是動口來指責中國,發現中國不為所動,因此就開始動手,從幕後走到台前,一改曖昧的原 則,高調軍事進入,其意圖就是減輕中國在東海方面的壓力,迫使中國做出過激的反應,使得中國與美國的對峙升級,獲得更大的戰略好處。

日本政府高官這樣評價日本軍艦進入金蘭灣:現在日本是非常有戰略性地選擇了這個港口,這樣的訪問具有歷史意義。日本的軍艦訪問不會下不為例,日本與 南海周邊國家的軍事合作,軍事互補還將繼續進行,包括向越南提供巡視船隻,向菲律賓提供巡邏訓練機,甚至還要派出直升機航母前往這個地區,這些行動將使周 邊國家相信,日本也將積極插手這個區域,日本在南海的存在將更加明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219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