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出餿主意「中國用南海換臺灣」 國防部:非常荒謬

此前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教授休·懷特發表此說法的文章《美國應與中國分享權力》,文中稱:「40年來,美國的主導地位確保了亞洲的穩定局面,促進了它的經濟增長,尤其是中國的經濟增長。但如今,中國不斷增長的實力在破壞舊的秩序……」

懷特在文中承認,隨著中國力量不斷強大,美國可能要與中國分享權力。懷特也表示,雖然美國無法繼續控制亞洲,但依然「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享主導權」。文中稱,美國應以「先發制人」的外交手段將中國限制在亞太地區。他還在文中稱亞洲需要一個新的機制,中美之間應該相互遷就,並通過和平協商來解抉問題。但文中並未指出美國應該如何遷就中國,反而稱「……中國最終控制臺灣後,作為回報,中國要接受它不能對整個南海都保持領土擴張。」

在今天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就休·懷特的論調向新聞發言人耿雁生提問,詢問中國軍隊如何回應這一說法。

耿雁生回應稱,有關的言論非常荒謬。中國對於臺灣和南海諸島都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它們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假如有人提出保留妳的左手,作為回報要砍掉妳的右手,請問妳能同意嗎?」

以下為原文內容

美國《紐約時報》3月20日文章,原題:與中國分享權力

在當前中日圍繞東海無人小島鏈的爭端中,一些問題隱然浮現。中日島爭可輕易引發武裝沖突,而這種沖突會驟然升級,導致美國不得不快速採取行動,選擇在軍事上支持日本——或者不支持。

華盛頓對誰擁有那些島嶼保持中立,但美國官員確認會根據美日防衛條約支持日本。北京顯然對此不買賬,中國認定美國會避免捲入一場中日沖突。

只有歐巴馬總統制定一項新政策,發表正式和明確的聲明,才能降低東海危機帶來的危險。但歐巴馬先生應怎麽說呢?

如果美國明確表示,對於一場中日戰爭,它不會支持日本,那麽東京對同盟關系的信任會粉碎。然後日本會面臨選擇:是重新武裝自己對付中國,還是被迫接受中國在亞洲的卓越地位。其他美國盟友也會重新考慮。這樣一來,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將不復如初。

但若表態無條件支持日本,美國將陷入一場它無法控制、可能也不會獲勝的潛在戰爭。我們不能以為中國會退卻:這裏面涉及太多利害關系。中國不想與美國交戰,但北京可能相信,即便交戰,也可打成一場有利於自己的平局。

上述兩個選項對美國來說都很糟糕,也難怪歐巴馬政府不好闡明政策。這也是為什麽華盛頓發出的信號混亂,總統至今保持沈默。事實是,對美國來說,不值得為東海這些島嶼而與中國開戰。不過,維持美日同盟、美國地區領導角色和整個亞洲的現狀,是美國至關重要的利益。

這裏存在第三條道路。美國可以向中國讓出更大份額的領導權,同時致力於制衡和約束中國的力量,並幫助維持重要的準則,包括最重要的原則——反對使用和威脅使用武力解決爭端,這樣就可形成一個新亞洲安全機制。

歐巴馬先生應該說,他願意談判建立一個新亞洲安全機制,給予中國更大地區領導權,但前提是中國必須放棄使用武力或威脅使用武力強迫造成此類改變。如果中國堅持威脅使用武力,那麽美國就應願意為之一戰,並且明確表態;如果中國願意罷手,那麽美國應願意談論分享權力,同樣也應明確表態。

我們難以準確知曉這種地區權力分享機制如何運作。可能必須同中國以及地區其他大國協商。最好的歷史樣板可能是讓歐洲保持長達100年和平(到1914年)的「歐洲協調」機制,它的基礎是平等和幾大國分享權力。

這意味著大量相互妥協。比如,美國可能要接受中國最終控制臺灣,作為回報,中國同意不對整個南海聲索主權。

提出在太平洋與中國分享權力,這對歐巴馬先生(或任何美國總統)來說是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反對與中國談判的美國鷹派要意識到個中利害關系。第三條路提供了現實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是,現在解決這些問題更容易,如果中日在東海兵戎相見,那時美國所面臨的選擇就艱難多了。(作者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研究中心教授休·懷特,汪析譯)

e86f926bgw1f0hfgzegkaj20eu0kqjur.jpg (131.57 KB, 下載次數: 0)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4/node10172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