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曾是俄羅斯的後院,現在卻成中國的橋頭堡,俄羅斯卻無可奈何
近年來,中國的身影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中亞。俄羅斯的傳統影響力卻相對下降。而且這種局面還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和地緣影響力的釋放加劇。
這當然引發了俄羅斯的緊張。雖然中俄關係突飛猛進,但對這塊後院,俄羅斯顯然是不願中國染指的。
當然,俄羅斯國力的下降,及在政治、經濟上對中國倚重程度的增加,導致俄羅斯無法強行阻止中國,但作為中亞舊主,它依然能夠通過向當地政府施壓,對中國在中亞的進取予以限制。
應該說,俄羅斯肯定有過這種嘗試,只不過,它的力度卻十分有限,並沒有對中國與中亞的合作構成太大阻礙。
這是為什麼?在這裡,雲石君做個簡單的剖析:
首先制約俄羅斯,當屬中亞五國的態度。雖說中亞五國是俄羅斯後院,但俄羅斯對他們的影響力已遠非蘇聯時代可比。仍屬其勢力範圍,但其控制力已大幅衰落。如果強力阻擾絲綢之路經濟帶這類能給中亞帶來巨大收益的合作,肯定會讓五國十分不滿。現在的俄羅斯已被世界嚴重孤立,中亞是它僅剩的大後方,不到萬不得已,俄羅斯不能幹這種自掘墳墓的事。
而中國與中亞地緣關係的大幅拉近,也加大了俄羅斯阻止的難度。
俄羅斯本部遠在東歐,與中亞地緣關係十分疏離,這決定了它在中亞的地緣影響力其實是十分有限的。俄羅斯之前之所以能將中亞收入囊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與中亞地緣關係緊密的烏拉爾山以東地區,有一個質量尚可的次級核心板塊——以葉卡捷琳娜堡為核心的烏拉爾工業區。
正因為有了這個北亞核心工業區做支撐,俄羅斯的地緣影響力才能夠輻射到中亞板塊。如果僅僅是靠東歐本部,鑒於其與中亞相隔萬里,關山阻隔,其影響力真到中亞時,也已是強弩之末,根本不足以維持在當地的主導地位。
只不過,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的國力大衰,連東歐本部的能量都已大幅萎縮,烏拉爾工業區的規模和質量更是極具衰減,這嚴重削弱了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
但與此同時,中國對中亞的影響卻與日俱增。現代交通工具和設施的普及和發展,大幅拉近了中國與中亞的地緣聯繫,二者不再像農耕時代那樣難以交流;而中國經濟實力的突飛猛進,又為中國地緣影響力的釋放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中俄影響力的此消彼長,使中亞的地緣政治經濟環境出現了新的態勢:俄羅斯的影響力相對衰落,中國則不斷加速趕上,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如果敢逼中亞太過,那有可能激發它們的逆反心理,引華為援——在以前俄羅斯一家獨大時,中亞或許沒這麼膽子。但隨著中俄在當地的影響力越來越接近平衡,作為地頭蛇的中亞,已經有了左右逢源,均勢制衡的戰略空間。
最後,中俄對中亞的利益帶動功能有巨大差距「
中亞對俄國的意義更多的是體現在地緣政治方面:歐亞大陸交通島的地緣區位,意味著俄國能夠以此為依託,對西、東、南亞這三大地緣板塊的戰略後方直接加以影響。
但對中國而言,中亞的地緣價值除了政治,更在於經濟。通過打造囊括中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夠大幅拉近與歐洲和中東的地緣關係,這裡面所潛藏的經濟層面的價值,能夠大幅對衝掉中國在建立和維持中亞影響力過程中所必須承擔的政治經濟成本——而俄國絕無可能做到這一點。
上述三點,嚴重削弱了俄國在地緣關係上的先天優勢,以至於他在應對中國經營中亞時顯得有心乏力。
而且俄國糟糕的現狀,也從內部遏制了它的阻擾動能。
烏克蘭衝突爆發後,俄國跟西方的地緣政治衝突越來越嚴重,而西方的制裁,更讓已經傷筋動骨的俄羅斯經濟更加困難。原油價格的重挫,更使俄羅斯步履維艱。
油價低迷的大環境是世界經濟減速,這無法在短時期內徹底逆轉,而俄國與西方的矛盾更是結構性的,絕無可能根本上改變。這便是說,在可預期的相當長時期里,俄國將陷入內外交困的窘境。
政治姑且不論。單單從經濟層面來說,俄國必須另闢蹊徑,對沖這輪長時間危機的負面影響。
而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正是不可多得的新增長點。這條經濟帶的北線,將烏爾拉、莫斯科和南俄工業區都囊括其中,一旦建成,對俄國的經濟帶動作用不言而喻,對提振俄羅斯經濟大有裨益。
當然,這裡面也有危險:畢竟這條東西向的經濟帶,其戰略主軸是在維度較低的內亞,而非緯度較高的北亞,如果它成了氣候,那麼會削弱西伯利亞鐵路為主軸的傳統北亞大陸交通線的影響。
西伯利亞鐵路是俄羅斯的國家生命線。但這個重要意義僅僅是針對俄國自身而言。把視野範圍拓寬至整個歐亞大陸,這條鐵路太過偏北,沿線開發程度低,自然環境嚴酷,所以經濟價值其實有限,但維護成本卻天然高企。何況相對於西伯利亞鐵路,中國這個全球最大工業國的區位明顯偏南,所以這條鐵路在緊密東西交流方面的功效也因此大大受限。
而絲綢之路經濟帶,能夠在最短的距離內將中國和歐洲這兩個世界級經濟體連接到一起,並且作為中間連接帶的中西亞本身也有豐富的資源,開發難度也比北亞要低,這不僅降低了東西交流的耗費,並且經濟拉動價值,也明顯高過北亞的亞歐第一大陸橋。
可這樣一來,亞歐第一大陸橋將徹底邊緣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成為亞歐大陸路上交流的干到,甚至俄國的國內經濟格局,也自然而然的將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傾斜,這不僅削弱了俄羅斯對國內經濟的控制,更會對俄國控制西伯利亞和遠東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
所以,要從國家長遠戰略來看,俄國應該不會樂意看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不過內憂外患的現狀,又使得俄羅斯急需絲綢之路經濟帶補血。在迫在眉睫的困難面前,俄羅斯也實在下不了狠心,來斬斷這根飽含營養的救命稻草。
而以上種種,都是中國所樂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牽連甚廣,建設的過程肯定少不了要面對各種阻擾。但只要俄國不鐵心作梗,那這其中的潛在風險也就降低了一多半。就算將來俄羅斯擺脫了困境,但屆時經濟帶已逐漸成型,俄國即便再想作梗,也來不及了。
中亞系列就此結束。從下章開始,雲石君將把目光投向阿富汗,以阿富汗的地緣條件切入,解讀美國中亞戰略。敬請期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