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說納粹曾秘密研製飛碟
據德國《圖片報》報道,關於納粹德國是否曾秘密研製過UFO(不明飛行物)一直是個謎,有消息稱希特勒打算靠這種神奇武器來贏得戰爭。而希特勒的高級將領、納粹德國的空軍總司令戈林也曾表示,納粹的「秘密武器V7」可能決定戰爭的勝負。
在近70年後的今日又出現了一個關於希特勒製造神秘飛碟的消息。近期德國的《科學雜誌》發表文章講述希特勒及其「V7計劃」。雜誌上說,1944年有目擊證人表示看到過一個圓盤低空飛過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美國人擔心德國人要開始用核武器對紐約發動攻擊。《紐約時報》當時還曾報道過,一個影像模糊的「神秘的漂浮球」高速墜毀了。另一個傳言是,1944年2月,納粹德國製造的飛碟首次飛行即達到2000公里/小時的速度。
在《科學雜誌》發表有關希特勒及其V7計劃文章的航空歷史學家彼得表示:「以當時的技術完成這一科技巨作是不可能的,後來證明造出來的東西只是一個垃圾,但這卻是最好的心理戰術。」希特勒時期的V7計劃產生的絕大多數文件和記錄在戰爭結束後即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此後民間充斥的都只是毫無書面依據的傳聞。
雜誌中還援引一名加拿大UFO專家的話稱,他當時曾經參與幫助希特勒造飛碟,但結果是令人失望的,造出來的東西只是飛起來東倒西歪,且時速只有50公里的失敗的飛盤狀物體。(國際在線專稿)
【延伸閱讀】納粹巨型飛艇在美國上空焚毀墜落
1931年,編號為LZ-129的飛艇在德國腓特烈港開工,卻因資金問題一度停工。為此設計者在飛艇尾翼上塗繪萬字符以換取納粹政權的資金援助。1935年,飛艇恢復建造。1936年3月,這艘夢幻般的飛艇建造完成,以德國總統興登堡的名字被命名為「興登堡」號。這艘飛艇被認為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飛行器之一。
「興登堡」號真是龐然大物。
核心提示:一個傳言是,1944年2月,納粹德國製造的飛碟首次飛行即達到2000公里/小時的速度。
31歲的赫布·莫里森1937年5月6日目睹「興登堡」號飛艇焚毀墜落。
「興登堡」號結構及事故示意圖。
31歲的芝加哥電台記者赫布·莫里森親眼目睹「興登堡」號墜落。
31歲的赫布·莫里森在「興登堡」號墜毀現場報道。
描繪林肯總統辭世的畫作。當時羅伯特·林肯就在榻旁。
描繪美國總統詹姆斯·加菲爾德遇刺的畫作。當時羅伯特·林肯也在旁邊。
加菲爾德總統遇刺。
殺手喬戈什在總統麥金萊主動與自己握手時朝對方腹部連開兩槍。羅伯特·林肯同樣看到了總統遇刺的一幕。
1922年的羅伯特·林肯。
現代作家庫爾特·馮內古特。他親眼目睹德勒斯登被大轟炸摧毀。,=
大轟炸後的德勒斯登。
亞伯拉罕·扎普魯德,一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女裝裁縫,卻因無意中拍攝到甘迺迪總統遇刺而名聲大噪,而且還發了大財。
亞伯拉罕·扎普魯德在11月那個黑色的一天,他的家用攝像機無意間拍下了約翰·F·甘迺迪在達拉斯迪利廣場遇刺的經過。
小普林尼是古羅馬政治家。他曾親眼目睹龐培古城被噴發的蘇拉威火山吞噬。
俗話說得好,「猛虎怕群狼」。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的其他猛獸都不寒而慄,在它們的輪番圍攻下,即使百獸之王也難以倖免於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頭狼」,就是因為他開創了大規模運用潛艇實施海上破襲行動的「狼群戰術 」,從而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也由此與古德里安的「閃電戰 」一道,被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2大戰術「法寶」。參考消息網軍事頻道特策劃、製作了相關原創圖集,為大家詳解納粹潛艇部隊的武器裝備、戰術運用及其興衰歷程。
潛艇與「無限制潛艇戰」均不是在二戰中首次出現,兩者都可以追溯至一戰時期。「無限潛艇戰」是德國海軍部於1917年2月宣布的一種潛艇作戰方法,即德國潛艇可以事先不發警告,而任意擊沉任何開往英國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對英國進行封鎖。 圖為1915年5月7日,英國豪華遊輪「盧西塔尼亞」號在愛爾蘭外海被德國海軍U-20潛艇被擊沉,共造成1198人死亡。
儘管德軍潛艇取得了很大戰果(共擊沉5000艘商船和104艘戰艦),但由於阻斷了美國的戰爭財路,促成德國提前宣戰,影響了德軍整體戰略。隨著美國的參戰,協約國為打破德國的潛艇戰,共動員艦艇和輔助艦船5000艘,飛機3000架,最終挫敗了德軍潛艇戰。圖為1919年,繳獲的U-118艇被風暴衝上英國海斯廷斯海灘。
歷史總是存在一些驚人的巧合。二戰期間,納粹德國為阻止美國援助歐洲的行動,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潛艇戰,但在這次封鎖戰中,一名德軍將領提出了一種更具革命性的潛艇戰法,即「狼群戰術」。圖為二戰期間,盟軍的大型護航船隊在大西洋上航行。
圖為納粹德國海軍「海狼」潛艇部隊司令,同時也是「狼群戰術」的發明者,卡爾·鄧尼茨(1891—1980)。這位在一戰時期曾擔任U-68號潛艇艇長的司令,提出了革命性的狼群戰術,具體內容是用多艘潛艇組成小分隊,像狼群一樣輪番對盟軍戰艦和運輸船發起水下攻擊。由於多艘潛艇會在「頭狼」艇的指揮下,同時對同一目標發動攻擊,會大幅提高命中率。小圖:鄧尼茨曾登上過《時代周刊》的封面。
圖為1941年,「海狼」司令視察他的U型潛艇(簡稱U艇)部隊。
除了革命性的「狼群戰術」外,鄧尼茨手中的潛艇性能也較一戰時期有了大幅進步,特別是在遠洋作戰能力方面。圖為U-505號彩色剖面圖,該艇屬於IXC級遠洋U艇,全長76.8米,全寬6.8米,高9.6米, 吃水4.5米,水下最大排水量1232噸,艇員數56人,其最大航速18節,最大航程1.3萬海里。主武器包括6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22枚)和1門105毫米甲板炮。
圖為3艘U艇在大西洋上編隊航行。
為了避免遭到盟軍反潛兵力反擊,「狼群」攻擊通常會選擇在夜間進行。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德國U型潛艇夜襲盟軍運輸船隊的油畫。
圖為藝術家繪製的二戰時期,德國U艇指揮室內部場景。
圖為狼群戰術高峰時,德國「海狼」部隊在大西洋的活動分布圖,圖上每個紅色字母都代表一艘U艇,綠色代表狼群中損失的U艇。
「海狼」部隊曾派遣多艘IXC級潛艇前往美國東海岸沿岸進行襲擾作戰,圖中最上為IXC級潛艇,左圖為在美國東海岸被擊沉的U艇分布圖。
除美國東海岸沿岸地區外,U艇的攻擊範圍也擴展到了加勒比海,圖中的黑點均表示被德軍U艇擊沉的船隻地點。
在「狼群戰術」的瘋狂攻擊下,僅1942年前6個月,被擊沉的美國艦船數量就超過了一戰的總和。圖為被U艇擊沉的美國運輸船。
除IXC級U艇外,「海狼」部隊還配備過多種不同型號的U艇。其中戰果最豐富的要數VII級U艇,該級艇在兩次世界大戰均有戰果,戰史上擊沉艦船總噸位最大的前5艘U艇中有4艘都屬於這級(均在一戰期間)。圖中的U-47屬於VIIB級, U-201和U-453都屬於VIIC級。
其中U-35號是VII級戰績最高的,也是目前歷史上擊沉敵方艦船噸位最高的潛艇,在一戰中共擊沉了224艘艦船,總噸位超過50萬噸。由於U-35並未留下圖像,圖中為U-36號,與U-35外形完全相同。
本圖列舉了德國所有型號的U艇側視圖,其中XXI級(右下倒數第二種)U艇對戰後潛艇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這是第一種批量生產、具備遠洋能力的「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潛艇,其水下性能優於水面性能。它通過放棄甲板炮換來更快的速度和更出色的隱身能力,但由於參戰較晚,並未發揮作用。
圖為XXI級潛艇的設計藍圖。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海狼」部隊避免因盟軍空襲遭受損失,從1941年開始,鄧尼茨要求在法國多個沿海地區修建多座巨型潛艇碉堡,這些建築經過多層鋼筋混凝土加固,普通航彈根本無法對其造成損傷,必須使用「高角櫃」一級的巨型炸彈才能達到破壞效果。 圖為2005年7月拍攝的,位於法國聖納澤爾的二戰德國U艇巨型碉堡。
這些巨型碉堡除了能為U艇提供保護外,還能做為U艇的維護、後勤基地。圖為1942年,U-67號潛艇利用專用導軌,正在移出位於法國洛里昂的U艇專用碉堡。
圖為U艇從聖納澤爾基地出動的CG還原圖。
本圖中繪製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大西洋上最主要的兩種「盟軍艦艇殺手」—德國海軍的U艇與納粹德國空軍的Fw-200「禿鷹」巡邏轟炸機。
在遭受了巨大損失後,盟軍也痛定思痛,總結了多種有效的反潛戰術,特別是在護航艦的編隊布置上,也進行了優化配置。圖為二戰時期,盟軍護航編隊組成示意圖,編隊中不僅加入了多艘配備聲吶的驅逐艦,還增加了能伴隨船隊行動的觀測空中氣球。
圖為大西洋上的盟軍護航編隊。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英美運輸船隊常常受到德國潛艇的襲擊,又無力增派更多的護航艦艇。為此,一位美國海軍將領專門去請教了幾位數學家。數學家們運用機率論分析後發現,艦隊與敵潛艇相遇是個隨機事件。從數學角度來看這一問題,它具有一定的規律:一定數量的船編隊規模越小,編次就越多;編次越多,與敵人相遇的機率就越大。美國海軍接受了數學家的建議,命令艦隊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體通過危險海域,然後各自駛向預定港口,結果盟軍艦隊遭襲被擊沉的機率由原來的25%下降為1%,大大減少了損失。
除了加密無線電外,德軍U艇間通信使用最多的還是恩尼格瑪密碼機。1942年2月1日,海軍為U型潛艇配備了一種四轉子恩尼格瑪密碼機,代號為「M4」(它的通信網絡叫做「蠑螈」,而盟軍叫它「鯊魚」)。但在盟軍後來破譯恩尼格瑪後,這對於U艇來說就是一大災難了。圖為U-124號艇上的「恩尼格瑪」譯電員。
除聲吶外,當時的盟軍驅逐艦普遍配備了深水炸彈投放系統,一旦確定了德軍U艇的大概位置後,就可大量投放,對其進行殺傷。圖為二戰期間,盟軍驅逐艦投放深水炸彈後,水面上升起的爆炸水柱。
為提高反潛深彈的射程和命中率,英美軍工研發人員研製了名為「刺蝟彈」的新型多管發射裝置。這種發射器共有24個炮管,向前傾斜45度。這麼多的炮管靠在一起,好像刺蝟身上的硬刺,故而得名。刺蝟彈發射架一般裝在艇艏甲板。齊射時,24發刺蝟彈以很短的間隔逐個發射出去,形成一個橢圓形的彈幕,潛艇如果被這個橢圓形的彈幕套中,被消滅的機率會大幅提升。圖為1945年11月拍攝的英國海軍W級驅逐艦上的「刺蝟」多管深彈發射器。
除水面艦艇外,盟軍在運輸船隊中,還增加了護航航母,能起飛一定數量的艦載機為船隊提供護航,增加了反潛網的覆蓋面積。圖為1941年,美軍艦隊護衛WS-12船隊開往南非開普敦,近處的這架為SB2U「維護者」艦載轟炸機,是從「突擊者」號航母上起飛的。
除護航航母的艦載機外,盟軍在後期還投入了大批水上飛機和遠程巡邏機,這些航空反潛兵力對U艇的威脅不斷增強,進一步壓縮了U艇的活動範圍。圖中繪製的是1942年10月5日,英國皇家空軍269中隊的「哈德遜N」遠程巡邏機擊沉U-619號潛艇的場面。需要說明的是,起初,英國空軍轟炸機利用深水炸彈對德軍潛艇實施打擊的效果並不理想。為此,英軍請來一些數學家專門研究這一問題。結果發現,潛艇從發現英軍飛機開始下潛到深水炸彈爆炸為止,只下潛了7.6米,而英軍飛機的深水炸彈卻已下沉到21米處爆炸,從而對潛艇的毀傷效果低下。經過科學論證,英軍果斷調整了深水炸彈的引信,爆炸深度由21米調整到9.1米,結果轟炸效果提高了4倍,德軍還以為英軍有了什麼新式武器。
為了反制盟軍航空反潛力量,德軍U艇除了安裝防空炮外,還在艇體上增加了偽裝迷彩,圖為U艇偽裝迷彩的演變圖,但這種反制措施並不十分有效。
隨著盟軍反潛兵力的不斷增強,海狼部隊被迫放棄使用「狼群戰術」(因為多艘U艇集中反而容易遭到毀滅性打擊)。 圖為德軍U-775號潛艇遭到盟軍反潛機攻擊時的照片,圖片為盟軍反潛機拍攝。
截至1945年德國投降,德軍U艇部隊共擊沉3500艘商船、150艘盟軍戰艦,致使72200人死亡,自身也付出沉重代價,共損失783艘潛艇,約3萬名水兵陣亡,為德軍二戰潛艇戰划上了終止符。 圖為1945年,加拿大海軍士兵在紐芬蘭島附近俘獲的德軍U-190艇上升起英國皇家海軍旗,小圖為部分U艇沉沒地點分布圖。
圖為今日保存在法國某地區的U艇遺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96165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