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功夫就像水。
當你將水倒入杯子,水就變成了杯子;
當你將水倒入茶壺,水就變成茶壺。」
這是李小龍領悟出的最高武學
水,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李小龍領悟到的真理,他自己卻做不到
真正上善若水的武學大師
是他的老師——
詠春葉問
二
葉問本來很好鬥
他六歲跟從詠春高手陳華順學拳
十多歲到香港求學的時候已經是詠春高手
可是就像蕭峰也會遇上少林寺的掃地僧一樣
葉問在香港遇上了一位世伯
在兩人比拼「黐手」(詠春訓練招式)時
年少剛猛的葉問被世伯一招「漏手琵琶」制服了
這一敗使葉問重新反思了詠春之道,乃至武術之道
在這位世伯指導下
葉問習得的不僅是集大成的拳術
更重要的還是潛隱堅韌、為善不爭的處世態度
三
所以,回到佛山的葉問
雖然可說已經無人能敵
但他不喜歡展露真功夫
甚至連穿著都與普通書生無異
讓人根本看不出他的一身武藝
許多關於葉問的電影都有葉問與外國人過招的情節
但以葉問的性格來看
這是不可能有的事
日占佛山期間,日本人曾欲邀請葉問任教練
他當然不肯
日本人於是派出頂尖高手要與其比武
並揚言如果葉問落敗就要聽他們差使
可是葉問並沒有民族主義上腦
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出面應戰
他是乾脆帶著全家到鶴山沙坪隱居去了
雖然低調,但葉問傳奇故事還是有的
他曾經在街上被一個便衣警察用槍指著
出於自衛
他和一個朋友居然合力把槍拗斷了!
葉問不是大英雄
沒有驚天動地的戰績
如果沒有他後來教出的徒弟
也許他不會有今天的地位
四
1950年葉問到香港謀生
但他不以收徒傳道為主業
有人要來習武他才教
見到有天分的即使交不起學費他也教
而他教過的弟子中
最具盛名的當然是李小龍
李小龍在葉問處習武六年
深得葉問歡心
後來更是自創截拳道,揚威海外
但李小龍性情剛猛,外露張揚,過於爭強好勝
令葉問一直擔心
李小龍成名以後
曾提出以一棟樓宇的價格
請恩師親身示範詠春木人樁法
但被葉問拒絕
看來李小龍不僅沒學到師傅的哲學
甚至連師傅真正厲害在什麼地方也不甚了了
那次會面臨別
葉問叫住李小龍:
「小龍,你不要走得這麼快,急什麼呢?」
李小龍笑著回應:
「放心啦師傅,我沒事。」
似乎李小龍聽不出葉問的言外之意
五
在大名鼎鼎的武術家中
葉問算是長壽的一個(年約八十)
(黃飛鴻,年約七十;霍元甲,年約四十三;李小龍,三十三)
葉問晚年曾拍攝過一段練樁視頻
他打了一陣後突然停下,然後又接著打
這一個停頓,也許意味深長
是他忘記樁法了嗎?
還是他想起了什麼改進之處嗎?
世人都已不得而知
寧可一思停,莫可一思進
也許才是葉問最厲害的招數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編撰,轉載請註明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