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是中國的國粹,中國人總是愛以搓八圈或是以桌上游泳來稱呼,近來更有醫學研究發現,老年人多打麻將可以預防老人痴呆症,不可諱言,麻將是一件令人不能自己的博奕遊藝,但是你知道麻將的由來嗎?
【麻將的起源】
1.麻雀牌
「麻將源於中國,屬於世界」,麻將又稱麻雀,起源眾說紛紜,麻雀牌這種說法是最主流的麻將起源的說法。麻雀牌起源說自然跟麻將息息相關,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市曾有皇家的大糧倉,糧多自然雀患頻生,每年因雀患而損失了不少糧食。管理糧倉的官吏為了獎勵捕雀護糧者,便以竹製的籌牌記錄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其中「筒」代表了火槍,「索」代表了麻雀,所以一索是一隻麻雀,「萬」代表了獎勵的數目,「風」代表了天氣,這種籌牌上刻著各種符號和數字,既可觀賞,又可遊戲,也可作兌換獎金的憑證。而在太倉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讀音較近。
2.葉子戲
葉子戲是麻將的另一種起源說,傳聞明朝名為萬餅條的人被《水滸傳》書中的108位好漢所折服,於是想做一副娛樂工具來紀念他們。他在「葉子格戲」的基礎上創造麻將,以自己名字「萬、餅、條」作為三種基礎花色。他把麻將牌設計為108張,暗喻《水滸》中的梁山108位好漢。牌中的九索指「九紋龍」史進,二索指「雙鞭」呼延灼等等,明末清初,葉子戲被改稱為「馬吊牌」。
【麻將的傳播】
1.將麻將作為娛樂項目的第一人應該說是鄭和。鄭和七下西洋,起點在太倉。遠航的船隻要備航的,在備航期間官倉的官兵和船上的官兵自然有很多時間在一起交流、嬉戲、娛樂。起航後官兵在長時間的航行中也就用這種麻雀遊戲來消遣、娛樂,並改進、創新和傳播。鄭和是內官監太監,把這遊戲帶到皇宮成功皇室的遊戲是自然的事。寧波是中國的重要港口,也是鄭和船隊的錨地,進出的各國商船比較多,自然也就把這種遊戲傳播到各地。
2.麻將歷史悠久,被譽為國粹,它不僅飛入尋常百姓家,許多大人物也有此愛好,梁啟超、胡適均是「麻迷」,很多民國女性也是資深的麻將迷。
梁啟超有一句名言,「只有讀書可以忘記打麻將,只有打麻將可以忘記讀書。」麻將對梁啟超的誘惑力之大可以想見,甚至認為打牌可以「啟予智竇,手一撫之,思潮汩汩」,一摸麻將,靈感就來了。
胡適曾在早年寫過《麻將》一文,將麻將列為舊中國四害之一。其實他本人特別愛看別人打麻將,還擅長「麻評」,一局終了,都會奉送一段精彩的點評。「麻將里有鬼」就是他總結出來的段子。
據說,蔣介石當年為籠絡軍閥孫殿英,親自陪他打麻將,孫殿英對蔣公所求心知肚明,借牌說話,在麻將桌上,用「清一色」表示「部隊不能有外人加入」、「全求人」來暗示蔣必須提供武器軍餉,「自摸」表示「部隊需由自己全權指揮」。心領神會的蔣委員長則以「牌送給孫軍長作見面禮」,表明對於孫的要求全盤接受。
香港藝人張國榮熱愛麻將,1998年,他在接受一個採訪時被問到,如果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會幹嘛?張國榮先是認真嚴肅且興致勃勃地雙手合十做祈禱狀,然後對著鏡頭慢慢悠悠地說:「如果真有那麼一天,我祈求上帝他老人家一定要提前一點通知我一下,讓我有時間把嘉玲和王菲都叫到我家來,然後加上唐先生,我們四個人一塊兒開一桌麻將,一直搓啊一直搓,最重要的是剛好胡一把大三元,這樣人生才比較過癮。」
汪涵是著名的麻將愛好者,2013年1月29日,「世界麻將組織」寄來戰書,邀請汪涵、王菲、蔡依林等明星大腕代表中國和外國麻友切磋牌藝,汪涵還在自己主持的節目中做過麻將專題。
3.麻將與四大傳統國粹一樣,在國際組傳播廣泛。1920年前後,美國商人巴布考克(JoesphBabcock)將麻將從上海介紹到了美國。僅就美國的盛況來看,1922年131000多副麻將搶售一空,售價高達一副500美元,1923年的銷售猛增到150萬副,當時美國有1500萬人玩起了麻將。圖為美國早年電影中的打麻將場景。
巴布考克將麻將帶入美國後幾年,麻將又被傳入了歐洲,1920年代,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都興起了麻將。至於麻將在歐洲的發展,不得不提及荷蘭。上個世紀90年代初,一家名為「第一荷蘭麻將社會」的俱樂部為他們早期的比賽制定了一系列的麻將規則。這項荷蘭當時唯一的麻將比賽被稱為荷蘭冠軍杯。
東京街頭的各個電車站附近,除了居酒屋、漫畫店和遊戲室外,麻將館也是常見的活動場館之一。42歲的佐藤君一般會在周末前往麻將室打上幾個小時。說幾個小時,是因為麻將室按小時收費,通常每人一個小時350日元至1000日元不等。圖為與日本紅燈區並存的麻將館。
在東京的千葉還建有一座麻將博物館,收藏了3萬餘件實物。熱愛麻將的日本人佐藤表示:「打麻將的人可能年齡層集中在30歲以上,年輕人打麻將的並不多,因為他們更喜歡約會、打棒球等等。」據了解,全日本約有2000萬人經常打麻將,各地的麻將俱樂部有1萬個左右。
為何外國人會迷上麻將?到中國比賽的丹麥軟體工程師托夫特稱,麻將的魅力在於機會率、組合,令每局牌都變化無窮,即使拿到一手爛牌,轉眼間可以換成好牌。打麻將可訓練分析思考能力,牌局中必須不斷改變策略,以適應對手。「我很嫉妒中國人能夠很自然地憑意識做到這一點。」
雖然中國麻友眾多地方麻將種類繁多,其實並沒有真正的競技麻將高手,為了讓更多人能夠參與,更多的只是麻將形式上的創新,儘量做到趣味性和低門檻。
由於現在中國麻將更看重參與度,對於麻將文化的了解局限在「打」上,如何在麻將中娛樂的同時,更好的將麻將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傳承,並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愈發芬芳馥郁,這才是展現麻將「國之精粹」地位的最佳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90016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