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錯一筆就要坐牢六個月!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他竟然能把它做成生意?

我們有了 Google Map 和 Google Earth,但依然有人會想要一個地球儀。它和所有的老物件一樣,都代表了舊時光。但市面上充斥著的,大多都是教學用的,粗製濫造的地球儀,別說美觀了,連起碼的精準都無法做到。而古董地球儀往往面臨時光摧殘,已經有所損壞,地圖界限也需要更新的局面。

倫敦的 Peter Bellerby 就為此煩惱。他本來想送給父親一顆完美的地球儀,作為其 80 週歲的生日禮物,但尋覓兩年未果。於是他決定自己動手做一顆。

Bellerby 原本以為花個幾千英鎊,用幾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找一顆球,把地圖貼上去就可以了,他是這麼以為的。然而,光是校正地圖中的許多拼寫錯誤和位置,就不得不每天投入六小時,並持續了大約一年的時間。市面上沒有手工地球儀,就是因為這件事情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

之後他又開始學習 AI (Adobe Illustrato),並請求朋友幫忙寫個程式,將矩形地圖轉化成精準的「gores」—適合貼在圓球體中的三角形地圖塊。這樣的好處是如果出現損毀,就可以便捷地補充上其中的一塊。

因為沒有什麼現有的經驗可以學習,目前所有的技術都是在實踐中遇到問題總結出來的。例如怎樣製作完美的軸心,來做到球體時刻平衡,可以自如旋轉,並讓其穩定在轉動後的那個位置,而不是來回隨意晃動。

就連球體本身都需要重新研究如何製造。市面上的球體往往並不完美,因為製作方面不夠嚴格,形狀總有一些偏差。但即便只有 0.1 毫米的差距,都會使後續貼三角地圖時產生寬達 2.4 毫米的空隙。最終,Bellerby 使用的球體都是尋找專門的工廠,並指定用樹脂製作完成。

把地圖貼上去才是製作過程中最繁重的一部分。別說要將紙條嚴絲密合地貼上去需要多久的訓練,給黑白的地圖上色這個步驟,就能花費數週的時間。這都不是數位列印的,而是用畫筆一層一層畫上去的,這樣才能體現層次感,進而產生質感。

結果這第一顆地球儀費去了他整整兩年的時光。他也由此創辦了一個叫做 Bellerby & Co. Globemakers 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有 8 個人,一年只製作 200 顆手工地球儀。大小不一,最大的地球儀直徑長達 127 cm。

做成生意以後就不得不考慮更多,比如精確度要求更高了。「如果我把地球儀帶到印度售賣,結果發現不小心把他們國家的邊境畫錯了一點,那我就得面臨 6 個月的牢獄之災囉。」Bellerby 對 Freunde von Freunden 說。

現在,Bellerby 算是夯了。好萊塢電影、BBC 電視節目、大量的短片和 MV 中也可以看到他的工作室生產的手工地球儀,連導演馬丁.史柯西斯都曾買過他的地球儀。目前他們承接下了羅浮宮的委託,將復刻一枚擁有 300 多年歷史的,曾經歸屬於路易十四的一顆黃銅地球儀。「之後可能會談一個合作,那樣人們就能在羅浮宮禮品區買到一個縮小版了。」Bellerby 說。

這裡還有個影片可以觀摩他們如何製作,視覺享受程度不亞於愛馬仕制包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8694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