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整個中國的 「牆上餐桌」

以民為主| 2015-12-21| 檢舉

紐約「牆上的咖啡」中國版,天津某餐廳的愛心牆,有創意和行動力,給了貧困病人溫飽和尊嚴。

首先,講個小故事——

在美國紐約的一個咖啡店裡,一位客人進去之後會告訴店員:我要買兩杯咖啡,一杯自己喝,另一杯「掛在」牆上。

客人剛走,服務生就把一張紙貼在牆上,上面寫著「一杯咖啡」。不久後,一位衣著襤褸的人走進店裡,他看了一眼牆上說:我要一杯「牆上的咖啡」。店員畢恭畢敬地遞給他一杯與其他客人毫無差別的咖啡。

「牆上的咖啡」既讓助人者有了一個方便的管道,同時也讓受助者保留了一份尊嚴。

如今,這個溫暖的外國故事有了「天津」版本——

今年11月份,海光寺靠近天津市血液研究所的一家「沙縣小吃」店,專門推出了「牆上的餐桌」,進店消費的食客可自願購買「愛心飯菜」,然後把菜單寫在彩色便紙貼上,並張貼在店內的牆面上,在血研所看病的貧困患者和家屬可摘下紙條換取免費食物。

天津日報記者走進這家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展板上的彩色便紙貼,「雞腿飯兩份」「滷肉飯一份」「祝孩子早日康復」……貼紙上寫著各種菜名以及祝福的話語。

據店鋪負責人王燕清統計,推出「牆上的餐桌」僅一個月時間,就有超過500多名愛心人士參與,目前,這個數字還在增長。

為什麼會有這麼一個餐廳——

說起推出「牆上的餐桌」的緣由,王燕清告訴記者,「去年我在這裡開了這家小吃店,因為距離血研所不遠,患白血病的病人和家屬常來此就餐。平日裡,有些顧客在用餐時,總是選擇最便宜的飯菜。夏天時,有兩位老人,帶著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進店吃飯,只點了一份青菜、三碗米飯。詢問得知,他們的孫女患有白血病,父親身體不好,只能靠他們湊錢來此就醫。」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王燕清便會給他們加菜加飯,並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後來,王燕清才知道,來這裡經濟困難的顧客大都是來血研所為親人看病的,動輒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治療費用常會使他們陷入經濟困難,這促使王燕清產生了要去幫助這些人的念頭。

今年11月上旬,在自己的生日會上,王燕清向朋友們講述了這些情況,並商量謀劃如何能幫助這些困難人群,受「牆上的咖啡」的啟發,他們經過商議決定設立「牆上的餐桌」。

「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如果能把大家的力量匯聚在一起,才能將愛心活動長久地進行下去。」王燕清說。

來,我們一起把愛傳遞下去——

生日會三天後,「牆上的餐桌」便正式推出,當顧客了解原委後,紛紛獻出愛心,有的市民甚至還專程來為陌生人點餐,慢慢的,「牆上的餐桌」貼滿了便紙貼,大多數人為此舉點贊。

另外,面對可能出現的質疑,王燕清特意拿出了一個粉色的盒子告訴記者,這裡面都是撕下來的便紙貼,每個受助者吃過飯後,都會留下姓名以及聯繫方式,可以隨時驗證。

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市民王大娘正好走進店裡,她把五張嶄新的十元錢塞到了王燕清手裡。

經了解,王大娘今年78歲,在聽說了「牆上的餐桌」之後,特意從北寧公園附近趕過來獻上一份愛心。

王大娘表示:「聽聞此事後十分感動,這不,立刻就坐公車車趕來了,雖然我也不富裕,但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還是願意幫助更需要的人。畢竟,誰的一輩子都會有磕磕碰碰,我相信這裡凝聚的愛心一定會傳遞給患者和家屬,從而給予他們希望。」

「我也是外地人,剛來天津的時候非常困難,口袋裡只有剩下不到300元,一些陌生人給予了很大幫助,才讓我站住了腳。」王燕清說,「我現在的願望很簡單,就是把這件事做好,把愛心傳遞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8025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