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也好、Wtsapp亦好、notification都好,總之電話震,又關關哋你事,都唔慌係好事。」
不知何時開始,你萌生了上述想法。
自進入社會工作,你了解到自己已不需要「電話聆聲」,
因為大家長期都是「震機狀態」。
多餘的聲音只會換來會議中的白眼,或交通工具上的不耐煩。
小時候也許會寂寞,
每天呆望著電話,祈求畫面會自動發光,伴隨一下震動,因為往昔的電話沒太多App,只有短訊。
震動就代表有人找你,又或是那個人終於回覆。
是件賞心樂事,你趴在床上,甚至希望它不斷震動,以證明自己是個「被需要」著的人。
可惜,這種幼稚思想早就煙消雲散。
震動帶來的往往只有恐懼。
身處社會久了,明白在這個人食人的地方。
所謂「聯絡」,都是混集著一點利益關係,更可能是別人的利益而非自己。
上司給你的深夜Wtsapp,不會叫讚頌,必然是勞動。
久違好友的Line Msg,文字不會悉心打造,皆因全都來自騙徒。
親戚緊急來電,九成九都不是好事,不是那家出事,就是自己身邊人出事。
我們都習慣,開心事的通知不趕不忙,唯有「大大鑊」的才會打爆電話,Send爆Wtsapp。
Project這邊廂才完結,下一秒就收到客戶電話,會是一句「做得好好」嗎?
不可能,你的菊花洞口早已準備,下秒會被強行鑽探20厘米。
在旅行時看見同事的來電,亦不會是一句問候,那刻你可以忘記身處異地,乖乖的打開Notebook Check Email。
太多太多太多的經驗,早就超過可以負荷承受的界線。
終於你面對這下震動再沒希望,不奢望半點歡愉。
你如此想,我也同樣。
在某年秋天,我看見電話在檯上震動,
心中呼喊:「震一下好啦,唔好再震呀。」
因為我知道,震一下是短訊;連續震就是來電。
幸好那次只是短訊,但我卻沒有了打開的勇氣,
總怕一閱讀,人事的Task List就會多一件麻煩事。
那天,
每個震動都令我膽戰心驚,
走近電話都會呼吸急促,
想乾脆關電話但又不夠瀟灑。
我想我大概是病了,得到一種都市病。
令人安慰的是這病不會傳染,因為每個人都是帶菌者。
facebook page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7943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