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滿城漢墓兩套金縷玉衣,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致,是 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1968年5月,河北省滿城縣西南1.5公裏處的陵山,解放軍某部奉上級的命令,正在這裡進 行一項絕對保密的國防工程;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次施工,無意間揭開了一個千古之謎。
5月23日,當戰士們在距離山頂30米、一個朝東的地帶打眼放炮時,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爆炸聲過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崩下來多少石頭。一名 走在前面的戰士,雙腳突然失去了支撐,身體隨著碎石渣猛然沈了下去。等他完全反應過來時,一個漆黑的洞口出現在他的眼前……施工部隊的團長王秉讓同期: 「當時,放下一個人去看了看,看了以後也不知道是什麽,洞很大,」幾天以後,一份標有「絕密」字樣的報告和洞中出土的部分器物就出現在河北省主要領導的辦 公桌上。
報告裏說--滿城發現了一座古墓。鄭紹宗,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研究員,是最先到達滿城古墓現場的兩位專家之一。鄭紹宗:「當時我們就是半信半疑,覺得沒有這麽大的墓。挖這麽多墓,也沒有那麽大。感覺到非常神秘,就好像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似的。」
從陸續出土的文物中,人們發現許多銅器都刻有「中山內府」字樣的銘文。歷史學者周長山:「中山指的是中山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兩個中山國,一個是春 秋戰國時代的鮮虞中山國,另一個是西漢時期的中山國。」鄭紹宗:「戰國時期的中山國的文字是屬於金文的而銅盆上的這種文字接近漢隸了,另外,從墓裏出土的 銅器,也和戰國中山國的出土文物完全不一樣屬於西漢風格,所以我們確定這座墓室西漢時期的中山,而不是戰國時期的中山。」
後來,考古工作者把這座墓室起名為「滿城漢墓1號墓」。隨著勘查清理工作的逐步深入,1號墓的整體形制也漸漸清晰。墓室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 室、中室和後室六部分組成。如果俯看整座墓室,猶如一個「古」字。秦漢以前,墓葬形制一般採用模仿地上建築的模式。這樣設計是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徵性地 搬入地下,叫做事死如事生。到了漢代,根據墓主人身份的不同,墓室分別採用宮殿或者房屋的建築樣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6878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