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伊斯蘭教」, 帶你認識殘忍的古爾邦節!!

比卡超| 2015-09-07| 檢舉

古爾邦節在阿拉伯語中稱作「爾一德·古爾邦」,也稱「爾一德·艾多哈」。「爾一德」的意思是節日,「古爾邦」和「艾多哈」都含有「宰牲、獻牲」之意。因此通常把這一節日的名稱漢譯為「宰牲節」,即宰牲獻祭的節日。在我國新疆的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將其音譯為「庫爾班節」。

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過節前,傢傢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幹幹凈凈,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薰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

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帳、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在新疆的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烏孜別克等民族,節日期間還舉行叼羊、賽馬、摔跤等比賽活動。

會禮。會聚於中心寺或郊野,舉行盛大的會禮儀式和慶祝活動。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戒食半日,俟會禮後進食。

朝覲者於12月10日晨射石並舉行會禮後,在麥加附近的米納山谷宰牲。各地穆斯林於節日前備牲,所宰之牲必須健壯,牲為駱駝、牛、羊3種,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羊為1人1隻,牛為7人1頭,駝同於牛。宰牲肉分為三份,一份留為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宰牲時必須高念「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教法定為「穆斯泰哈卜」(Mustahabb,即可嘉聖行)。中國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族穆斯林特別重視此節日。

是日皆盛裝參加會禮,宰牲宴請親友、賓客,並與前來祝賀節日的其他各族人民一起,舉行豐富多彩的文藝聯歡,歡慶歌舞延續數日,故稱為「大爾德」(a1-『Id al-kabir,即大節日)。通用漢語的穆斯林,是日盛裝赴寺會禮,傢中薰香,有條件者宰牲宴請親友,遊墳誦經,緬懷先人。有的地區穆斯林還於節日前齋戒10日,與萊麥丹月30天齋相比,少其2/3,故有「小爾德」(al-'Id al-Saghir,即小節日)之稱。這一節日,已成為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的傳統民族節日。

臨近古爾邦節的時候,傢傢戶戶的主婦就忙碌起來瞭,她們要製作大量的油炸饊子,油餅和各種精美點心,為節日期間來傢裡賀節的親朋好友和遠方的來客準備好充足的美食。盛大的節日也是主婦們的手藝與持傢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競賽。

古爾邦為阿拉伯語,意為「犧牲」、「獻牲」,故回族學者將古爾邦節意譯為宰牲節,也有譯為「忠孝節」的。

該節起源於一個伊斯蘭教故事:真主為瞭考驗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誠,在夜裡降夢給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殺自己的兒子獻祭。伊卜拉欣毫不猶豫地照辦瞭。在他要用刀子害斷親生兒子伊斯瑪儀的喉管時,真主便派使者用一隻黑頭綿羊替代瞭伊斯瑪儀。因為有此淵源,在過古爾邦節的時候每戶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殺一隻羊,有的還宰牛、駱駝、馬(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現在的城市穆斯林隻好在市場上購買宰殺好的牛羊肉瞭。

古爾邦節期間大傢都要相互串門賀節,每到一戶,主人必會為客人端上來一盤清燉大塊羊肉,而客人即吃得再飽,也得嘗嘗主人傢的羊肉。

親朋好友相聚,視歌舞為飯食的新疆各民族人民,就會彈起琴,唱起歌,跳起舞,到處是一派歡樂的景象。

大聚禮之後,各傢各戶都要到墓地去祈禱,懷念並祝福死去的親人。

古爾邦節這一天清晨的禮拜,是一年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禮拜,所有的成年男人都得去當地的禮拜寺參加聚禮,場面蔚為壯觀。最著名的有喀什艾提尕爾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禮,聚禮之後,樂師們登上艾提尕爾清真大寺的門頂,敲起納格拉(鐵殼鼓),吹起蘇奈依(嗩吶),大寺前廣場上的男子們就跳起瞭熱情奔放的薩滿舞。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宰牲"或"血祭"。

古爾邦節前, 人們要做各種準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節日的早晨,人們進行沐浴全身的"大凈",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聚禮之後,人們回傢的第一件事就是殺牲血祭。至於是宰牛殺羊還是殺雞殺鵝,這由各傢的經濟實力來決定。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塊大塊的連骨肉燉到鍋裡之後男子們才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傢裡燉肉和擺上節日食品,燒茶等,準備迎接客人。

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傢難的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節。

在這種禮節性的拜節活動中,除瞭給夫妻雙方的老人拜節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節活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開進行。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一般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這之後,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傢除瞭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維吾爾民間的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系,嚴守禮尚往來這一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相傳,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間夢見安拉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對安拉的虔誠。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當伊斯瑪儀側臥後,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第一刀下去隻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瞭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瞭一點皮。

節日拂曉,沐浴凈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

阿富汗女性購物市場宰牲節前夕

人們買新衣服在穆斯林宰牲節

們購買宰牲節東西

阿富汗男子賣傳統糖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57865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