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巴威元毫不值錢,民眾出外購物要帶著大量金錢。
(哈拉雷12日訊)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辛巴威宣布,摒棄長期貶值的辛巴威貨幣,下周起讓民眾將之兌成美元。
據彭博社報導,6月15日起至9月30日,辛巴威央行將啟動津元「去貨幣化」(demonetization)行動。繼2009年該國通脹率飆升至5000億%之後,津國央行此舉將正式取消津元的法定貨幣地位。
事實上,辛巴威主要透過美元和鄰國南非的貨幣蘭特進行交易,已長達6年。
津國央行行長曼谷達(John Mangudya)表示,民眾可以在上述期間到商業銀行、建築協會和郵局,兌換他們的本幣。
■ 100兆津元換40美分
在銀行帳戶中存有津元的存款戶,不超過17.5萬兆津元的部分,將一律獲得5美元(18.74令吉)。至於他們所持2009年前印製的每250兆津元現金,則換得一美元(3.74令吉)。
根據官方匯率,2008年發行的津元最不值錢:10兆津元兌換2美分,50兆津元兌換20美分,紙幣「王中王」100兆津元兌換40美分。
曼谷達表示,5美元是每個津元銀行帳戶可換得的最小金額,作為對該國2009年之後不再流通津元,改為流通多種外國貨幣的補償。
他說:「如果我們全部使用聯合國匯率,有些帳戶將得到零,但我們保證,每個津元帳戶最少換得5美元。」
他同時指出,「最大補償金額也將以聯合國匯率計算。去貨幣化並非通脹補償,一些人希望央行能彌補通脹損失,但這不是政府的角色,世界上沒有政府會補償通脹損失」。
1000億津元可以買到的東西並不多,大概只有3顆雞蛋。-圖取自網絡-
■ 津元曾經比美元值錢
值得一提的是,1980年辛巴威獨立時,在非洲南部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工業類別齊全,農業更為強勁,素有非洲「麵包籃子」的美譽。當時,津元兌美元匯率為1:1.47,比美元還值錢。
在獨裁總統穆加貝統治逾30年後,現在的辛巴威經濟崩潰,通貨膨脹率全球最高,食品嚴重短缺。
2000年,政府大肆沒收白人所有的商業農場,並分配給從事自然經濟的黑人之後,導致菸草和其他農作物的出口銳減,辛巴威經濟因此陷入危機。
2009年1月,辛巴威通脹失控,央行發行了100萬億面值紙幣。
2009年4月,政府宣布不再流通本國貨幣,津元「休克式」退市,以美元、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等取而代之。一夜之間,該國人民的多年津元積蓄打了水漂。
如今,隨著政府宣布啟動換幣行動,津元本身雖然不值錢,卻頗具收藏價值,其中以面額最大的100兆津元鈔票最受歡迎,eBay標價高達35美元(131令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