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婚育觀念日漸開放,對於晚婚育甚至丁克的情況也日漸理解和包容了。三十齣頭的單身貴族在現代社會比比皆是,尤其對女性而言,30歲的日子,事業小成,經濟獨立,生活小資,偶爾放假和朋友自駕游,外貌妝容也是精緻妥帖,正是一個人縱享生活最好的年華。

但你可曾想,這個年紀若放在古代,已經可以含飴弄孫。這不是駭人聽聞,古時男子迎娶的妻子年齡往往在十五及笄或更早,早嫁早育之風是古代社會的一種常態。李白有詩《長干行》中寫道,「十四為君婦女,羞顏未展開。」說的便是女方在14歲時嫁給了青梅竹馬的丈夫。那為什麼古代男子為何對發育不全的14歲女子情有獨鍾而娶她們為妻呢?是古代男子有戀童情節嗎?真相好現實,原因很悲哀。下面就讓筆者為大家道來。

古人之所以那麼早結婚,原因之一也與當時的國情有一定的關係,比如說在戰亂世界,人口的死亡率更加高,為了填補空缺,就要求女子一定要早婚早育,這樣國家才能有更多的人口,所以在三國時期,一般來說女子12歲就要出嫁。而到了唐朝,國家昌盛穩定的時候,婚齡又延遲了兩年。到了漢朝,如果當了固定的年齡還不出嫁的話,就得徵收5倍的人頭稅,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個稅收直接可以將一個家庭打垮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男尊女卑的思想。女子無才便是德,不需要會什麼學識,只要會生兒育女,伺候丈夫就夠了。在當時成婚主要看重的是身份、血脈以及女子的年齡。所以在古代的時候,還經常出現外甥女嫁舅舅的事情。如此小的年齡生理髮育尚不完全,就要結婚生子。對身體的傷害肯定是非常的大。所以可以看出為什麼古代的女子多不長壽。這樣的折磨誰能受的了呢?難道古代人就不知道這種對女子致命的傷害嗎?他們知道但是沒有辦法,漢惠帝就曾經下達過非常殘酷的制度。

第二個原因就是當時整體人口都比較稀少,在過去人們生活的環境與現在相比差距很大。大多數人們都只能以種地為生,一旦有個天災人禍就會造成極大的損失。而且很多經常會有戰亂,造成死傷無數。那個時候的人們想要生存下來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個小小的感冒就有可能奪走他們的生命。第三個原因,人們平均壽命低。在過去醫療水平十分有限,又因為很多知識的匱乏,使得人們容易患病,還難以痊癒,這使得當時很多朝代的百姓都活不長久。為了能保證人口不斷的繁衍,只好讓男男女女們早點成婚。而生孩子的只有女性,所以女孩子的成婚年紀就更早了。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古人的壽命。大家都知道在古代,醫療水平不高,很多人生一場小病,就能夠被奪去性命。所以,古人的壽命大多都不長,平均下來只有四五十歲。而且在古代的時候,一個人的壽命,如果能到60歲,那麼就已經算是高壽了。那麼,他們就必須要在四五十年間過完這一生。就是因為這一點,讓他們的生活與我們的生活大相逕庭,他們只能選擇早早的開始結婚生子。對於古代人來說,女子的地位並不高,所以她們的態度無關緊要,為了更高的利益捨棄這些人對古代人來說是應該的,也是值得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214215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