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納特龍湖在坦尚尼亞的北面,東非大裂谷的東部,與肯尼亞緊鄰,屬於鹹水湖。而關於該湖,有人稱為「石化之湖」,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下坦尚尼亞納特龍湖吧。

由於湖面寧靜,動物往往會被湖面的反射所迷惑,以為湖面是「窗外的藍天」 於是一頭沖下來。久了,它們的身體變得鈣化,僈慢變成「雕像」。有時候,在湖水比較干竭時,湖中會形成一些小鹽礁。火鶴會趁機會在鹽礁上 築巢,一些火鶴最後不可避免的死在湖裡。然後,它們的身體變得鈣化,像極了動物雕像,也像極了恐怖片中的僵屍。

即使在極端嚴苛環境中仍能生存的鹼性羅非魚,也很難在石化湖裡存活。對於其他動物來說更為致命,它們一旦浸泡到水裡,沒過多久便會死亡,並且鈣化成一具具栩栩如生的石雕。

科學家稱,納特龍湖的水溫高達50度,且附近的大裂谷的火山灰飄到湖裡,形成一種」泡鹼「的天然化合物,可以讓湖水的酸鹼值在ph9~ph0.5之間,幾乎直逼強鹼的標准。可能是這種原因,所以湖和湖周圍幾乎沒有什麼動物,也就有一些少數的藻類、軟體動物和魚類等在這裡生存。

有時候有些鳥類等動物可能看著湖面特別的平靜,就一頭扎了進去,但它們的身體就立刻被石化,成為」雕像「而是去生命。就這樣,越來越多的食肉動物遠離此地,湖邊和周邊的水域就成為了火烈鳥繁殖的基地,大概有300多萬只,遊客可以看到美麗的火烈鳥在淺水灘戲水尋食。

提醒遊客如果想去湖邊觀看火烈鳥,一定要找個當地向導,他將會帶領遊客去觀賞火烈鳥的最佳地點,而且會確保沒有食肉動物的威脅。由於淺水灘很多地方都比較濕滑,湖水漲潮的時候會淹沒淺灘,地上到處都是火烈鳥的爪子印和大量的羽毛等,所以遊客一定要注意腳下安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207042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