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垃圾或許讓人覺得是沒選擇才去做的職業,可是「處理垃圾」卻不一樣,因為需要專業的知識!
中國杭州有一位教授就是以廚餘來養蟲子,靠著賣幼蟲和虻糞有機肥,每年的進帳高達百萬人民幣(約達新台幣458萬元)!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陸媒報導,張志劍是環境健康研究所副所長,也是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副教授。
除了大學與研究所的工作以外,他在杭州也有13個農場大棚,即他處理垃圾的地方,因為「處理垃圾」正是他研究的項目!

張志劍副教授(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清潔工人會把已經分類好的廚餘垃圾倒在一起,經過粉粹和攪拌,並加入益生菌。經過一個晚上的發酵後,就變成了適合蟲卵孵化、昆蟲成長的口糧。
這些經過處理的廚餘,跟泥土看起來很相似。不過,只要稍微翻動,將發現裡面有著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蟲在蠕動。這些即為黑水虻的幼蟲,可用來分解廚餘垃圾。

黑水虻幼蟲(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黑水虻比蒼蠅更討喜,因為牠們幾乎不進食,不怎麼活動,成蟲不足一周就會交配、產卵,最後死亡,每次會產大約一千粒卵。
這些卵在12至14天後就會長成初蛹,這段期間正是牠們分解廚餘垃圾的時候。分解後,牠們的排泄物成為虻糞有機肥,體重也將成長2000倍!

黑水虻成蟲(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接著,工人會用濾網將幼蟲和有機肥分開,畏光的幼蟲將會往下鑽,繼而跌入下面的容器裡。
幼蟲可以用來餵養農場的雞鴨和魚蝦,而有機肥則可以用來種油菜花、枇杷樹,還有其他農作物。
張志劍有時候也會把有機肥分給附近的居民,讓他們拿去種花,花開得可茂盛了!

(圖片來源:翻攝自影片)
2018年,張志劍幫一條街道消化了3000多噸廚餘!10噸的廚餘垃圾可以殖養1.2至1.5噸的黑水虻幼蟲,以及製成2至3噸的有機肥。
新鮮的幼蟲,還可以用來烘成蟲乾,添加到飼料裡,除了魚蝦和雞鴨以外,也能餵貓狗!
幼蟲的市價大約每噸1萬多人民幣,有機肥大概可以賣400至500元。因此,張志劍靠著處理垃圾這個研究項目,每年的收入高達百萬人民幣!
處理垃圾竟然可以賺大錢,大家沒想到吧?(影片來源:YouTube,若被移除請見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20695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