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澳洲的動物沒有毒死你或者吃了你,它們還可能會放火燒了你全家。」 去年這麼條簡單的Twitter引起了全世界網友的瘋狂轉發。 別以為是虛構的段子,它真實地說出了一項科學新發現: 生活在澳洲的野鳥,是居心叵測的縱火犯。
與其他動物縱火案不同,它們的放火行為極有可能是有預謀、有組織的。

1980年,澳大利亞北部的一個礦場又突然燒起了熊熊大火。
消防員迪克·尤森和他的小夥伴迅速趕到現場滅火。
他們對於此情此景早已見怪不怪了。
因為擁有廣袤森林的澳大利亞,實在太容易起火了。
據統計,澳大利亞189萬平方千米的草原,每年有近18%被火燒過。

不過從某種意義上說,叢林大火是澳大利亞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火能使植物種子開裂,從而得以生根發芽。
可以說,當地的本土植物群能依靠它來進行繁殖的。
而千百年來,這些大火也為生活在當地的原住民開拓了新的土地。
只是隨著人口的增加、人類居住地點的擴張,大火出現也不斷增加。

曾經作為自然現象的叢林大火,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日益嚴重。
所以,澳大利亞的政府更加地重視和預防叢林大火的現象。
而面對突如其來的野火,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
先是清理周圍的可燃物,開闢出一片隔離帶,等著火焰自然熄滅。
這項工作對迪克·尤森他們來說簡直就是駕輕就熟。

然而,這一次滅火的工作卻發生了意外的狀況。
當他們開闢出隔離帶後,便留下迪克等待火勢熄滅。
按理來說,當可燃物全都耗盡熄滅後就大功告成了。
不曾想,沒過多久相隔不遠的地方隱約出現了新火點。
迪克趕緊拿起手中的望遠鏡,再仔細地辨別情況。
結果他的注意力,被20米外的空中掠過的嘯栗鳶所吸走了。

他清晰地看見這只猛禽的爪子正抓著一根冒煙的樹枝。
緊接著,它熟練地將樹枝一丟,就展翅高飛了。
原本沒有火災的地帶,便開始點起了新火。
迪克立即喊來同伴,開始重複進行滅火的動作。
後來據迪克的回憶,當天那隻嘯栗鳶一共點了7處火。

等到2012年9月,迪克又目擊了一次相似的事件。
只不過,這次的縱火犯是一隻黑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鷹。
嘯栗鳶和黑鳶都屬於中等猛禽,經常分布在澳大利亞。
類似縱火的情況還發生在褐隼的身上。

那麼,這些猛禽進行縱火是不是有什麼不得已的苦衷呢?
然而並不是,鳥類學家鮑勃·戈斯福德(Bob Gosford)卻發現澳洲猛禽的縱火是故意的。
從2011年到2017年間,他做了6年的實地採訪加民族志研究。
在這期間,他記錄了逾20件猛禽縱火目擊報告,綜合分析後得出該結論。
其論文發表在《人種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thnobiology)上,立即引起科學界的轟動。

縱火的至少有三種澳大利亞常見猛禽:黑鳶(Milvus migrans)、嘯栗鳶(Haliastur sphenurus )、褐隼(Falco berigora)。
對,你沒有聽錯,有很多澳大利亞的鳥類都會這樣做。
更令人意外的是,這些猛禽作案並非單槍匹馬而是會組團出擊。
而它們之所以這樣幹的原因,很可能只是為了食物。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廣闊的叢林中也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
當林火燃起,許多蝗蟲、青蛙、老鼠和蜥蜴就倉皇逃離。
然而,它們往往最終面臨的結局就是成為「烤肉」。
不過在這裡生活的鳥類則要幸運得多,一起火它們就立刻飛到天上自救。
等火災過後,這些猛禽聞到了下方傳來一陣陣「烤肉」的香味。

拿黑鳶舉例 ,當飄散開來的肉香味引來了十裡八鄉的鷹類。
它們盤旋在大火上空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可能是在吵如何分烤肉。
來搶吃的鳥越來越多,自己地盤沒有著火的鷹類也飛到了「露天烤肉趴」現場。
畢竟誰也不肯錯過這免費飽餐一頓的機會。
這些猛禽的翼展接近1.5米,體重在1~2斤,要抓太大的獵物是很困難的。
如果只是捕獵小動物、或者抓一根燃燒的樹枝,則完全在能力范圍內。

興許是偶然的一天,眼看底下被烤熟的小動物不夠分了。
一隻勇敢的鷹靈機一動,抓起一根燒著的樹枝就向遠飛去。
這只鷹飛到旁邊沒有著火的叢林的上空,鬆開了抓著樹枝的利爪。
火星點燃了一小株同樣乾燥的草叢,大火一觸即發。
就這樣,另一處叢林著了火,火越燒越大、越來越旺他們從大火中獲得的食物也就更多了。

也許有人會質疑,這樣的情形可能只是研究員加以揣測而來的。
他們與當地的消防人員、原住民瞭解情況後發現,很多人都曾經目睹過這樣的事。
在當地的原住民社區中,他們將這些鳥叫做「火鷹」。
並且流傳一種神聖的儀式叫做Yabadurrwa,過程就是模仿這些「火鷹」,一個人將燃燒著的樹枝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而當地澳洲原住民還曾一度認為,人類是從「火鷹」那裡學會用火的。

過去科學上,猛禽的這種行為被科學家解釋為慌亂之舉:
它們被火嚇著了,或者抓錯東西後又趕快丟掉。
但戈斯福德認為,這絕對是蓄意縱火。
因為它們通常在火遇到難以跨越的阻礙時才出手。
這就好比它們不希望火焰被熄滅,想方設法讓其蔓延。

比如有個原住民曾看到一場火燒到溪流邊上,溪流本會成為自然的防火線。
可有一隻褐隼先在燃燒岸收集火種,後將其投到了溪流的另一邊,使得火焰燒掉更多土地。
目擊報告稱:這些「火鷹」不但會直接拿已經燃著的樹枝,還會自帶樹枝丟進火裡,等燒著了再覷空撿走;
它們甚至還會從人類的烹飪用火裡偷火。
一個受訪原住民就憤憤說,「當你生火時,火鷹就不知從哪冒出來了!」

當然,也不少人對這個研究持懷疑態度。
斯蒂夫·德布斯(Steve Debus)就認為當前證據示了猛禽們確實會縱火,但還不足以證明「蓄意」。
有意思的是,縱火似乎是澳大利亞的猛禽們的「獨門秘訣」。
除了澳大利亞,研究員也收集了西非、巴布亞紐幾內亞、巴西、美國南部等地的火災資訊。
結果發現,這些地方並沒有猛禽掌握了這種本領。

而這項研究,也有利於澳洲消防管理預案的制定。
這樣或許有助於減少一些生命財產損失。
眾所周知,鑽木取火是人類進步的重要里程碑。
這些鳥兒雖然不會自己生火,但如果真的是利用火來達到飽餐一頓的目的,那得有多聰明。
也許永遠都不要低估了你自以為瞭解的事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