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大氣層的厚度,歷來說法不一。一般認為地球大氣層的厚度只有100公里左右,而且在地面以上50公里處,大氣層就很稀薄了。但是近日科學家通過天文儀器觀測發現地球大氣層最厚的地方竟然厚達63萬公里(位於地球前進方向的後方),著實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月球竟然一直在地球的大氣層中運行,你能想像嗎?

大氣層最貼近地面的一層被稱為對流層,我們所見的大多數天氣現象都位於對流層中,對流層上方屬於平流層,若從傳統意義上講,一般認為平流層的上方就屬於大氣層的邊緣了,平流層叫同溫層,位於地表以上10~55公里處,位於逸散層之下。

平流層的上方又叫中間層,一般認為它屬於電離層的一部分,因為地表60公里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都處於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完全電離的大氣區域稱磁層,但是人們常把整個電離的大氣稱為電離層,這樣就把磁層也看作電離層的一部分。中間層可以延伸到地表上方100公里處,再往上就到了所謂的暖層,這裡有的地方溫度高達1000多攝氏度,比地表的溫度高很多,一般認為它是由地球磁場和電離分子發生作用形成的較高溫度。但是由於這裡的低分子和原子都非常少,因此這裡的實際溫度一樣很冷。

電離層的空氣分子中摻雜著不少太陽風中的氫離子,就是說這裡的空氣分子和外界分子有著物質交換現象。其實平流層上方的空氣分子和原子都有可能散逸出去,因此這裡又常被稱為散逸層,而且是距離地表越遠越容易散逸出去。

但是我們往往又忽視了地球引力的作用,它又是可以捕獲地球附近的氣態分子的,地球大氣層頂端延伸到距離地表63萬公里外的地方就可以看出地球引力有多麼強大了。

所以說起來地球大氣層厚度達63萬公里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地球軌道附近的氫離子團等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聚集於地球的周圍也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物質本身都會在引力之下聚集,只是由於氫離子質量較小,地球並沒有足夠的引力將它吸收到大氣層下方,所以地球的大氣層雖然很厚,但是外圍的氣體大部分都是氫離子云,其組成非常的稀薄,在63萬公里的高度上已經稀薄到每立方厘米不足0.2個原子,比一般實驗室中達到的真空狀態還要稀薄得多。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都經常發射火箭將人造衛星等太空飛行器推到太空,這些太空飛行器飛行的高度通常都在200~1000公里之內,比月球距離地球近得多,一些返回式太空飛行器通常也只有在到達地表上方100公里以內的大氣層中才會發生空氣摩擦燒蝕現象,這也說明地球上相對濃厚的大氣層基本都在地表上方100公里之內。幾十萬公里高處中的地球大氣,由於物質過於稀薄,所以不會影響月球的運行,對人類的宇航活動等基本不會產生影響,當然也就不會發生空氣摩擦燒蝕現象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20233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