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薄的衣服,重量僅49克,至今沒人知道怎麼穿

Flyover| 2019-01-18| 檢舉

1972-1974年,考古人員在湖南長沙發掘了3座漢代大墓,後經研究證實,它們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其中二號墓葬的是漢初長沙丞相利蒼,一號墓葬的是利蒼妻,三號墓葬的是利蒼之子,後並將其統稱為馬王堆漢墓。

馬王堆漢墓發掘現場

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對於研究漢代初期歷史意義重大。這三座大墓中,一號墓最廣為人知,也就是利蒼妻的墓,說到利蒼妻,很多人可能感覺陌生,但如果說辛追夫人,學過歷史的都知道,其實利蒼妻就是辛追夫人。

辛追夫人之所以廣為人知,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身體兩千多年不腐,當時一號漢墓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辛追夫人形體完整,全身潤澤而且富有彈性,血管清晰可見,部分關節甚至還可以活動,保存如此完好的肉身,在世界考古史上還是首次發現。

辛追夫人復原樣貌

一號墓中除了發現辛追完整不腐肉身,還有兩件衣服引人關注,它們被稱為「素紗襌(dān)衣」,「襌衣」也即「單衣」,意思是很薄的衣服,而這兩件衣服,竟然薄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

這兩件單衣長128厘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面料為素紗,重量僅有49克,將其形容為「薄如蟬翼」「輕若煙霧」,一點不為過,素紗之下連人的毛髮都能看清楚,不得不讓人感慨西漢紡織技術的高度發達。

目前素紗襌衣只剩下一件,存放在湖南省博物館,1983年有一個叫許反帝的人,他從湖南省博物館盜走了30多件珍貴文物,其中就包括兩件素紗襌衣,後來經過多方努力,終於追回了其中一件,另一件則在追繳過程中被毀壞。

自素紗襌衣出土後,有人就設想運用現代技術複製一件,最終湖南省博物館委託南京一研究開展此項工作,但複製工作歷時數年,始終無法複製出和原件一樣輕薄透的衣服,最後的研究結果表明,原來是2100年前的蠶和如今不一樣,蠶絲也比如今細的多。

根據這一結果,研究人員著手對蠶進行篩選,選育出一批身材較小的蠶,經過20年的定向篩選,最終選擇出符合條件的蠶,他們吐出的絲果然比如今的要細輕,利用這些蠶絲終於成功複製出和原件幾乎一樣的單衣。

素紗襌衣如此輕薄,古人究竟是如何穿的呢,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各方專家,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夏季穿的衣服,既貼身又舒服,也有人說是穿在外面,由於衣服輕透,裡面華麗的衣服可以完全被看到,這是古人為了彰顯尊貴的一種特殊裝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9986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