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法國人不愛洗澡,這是一種迷信的偏見帶來的結果。人們普遍認為洗澡會讓身體的毛孔張開,更易讓外部骯髒的東西侵入體內,因此很多中世紀的法國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出生時、受祝時、死亡時,而且給亡者的「洗澡」很多時候也只是清洗手、臉、嘴,這些他們認為比較重要的部位。

不愛洗澡會使人身體發臭、變髒,加之在當時並不那麼衛生的生活環境下,很多人的身上終身伴隨著虱子。可能有人不禁要問了,身體發臭、長滿虱子,這樣的人根本就不會讓人想靠近吧,中世紀的法國人民還怎麼進行日常交往?
首先,不洗澡是當時的一個常態,因此大部分人都面臨同樣的問題,因此在身體發臭上,人們會使用香料或香薰的方式,掩蓋身上的味道。其次,在當時,男性身體散發出刺鼻的味道,這被看作是男子氣概的表現,而這種味道也被認為是「男人味」,不少男性以擁有這種味道為榮。
那麼虱子呢?跟一個長著虱子的人交往,很大機率會被他傳染虱子。虱子可不是一種容易清除的皮膚寄生蟲。被虱子寄生的人往往要忍受著被其叮咬而產生的嚴重瘙癢和疼痛。一個渾身上下長著虱子的人,不會想讓人靠近吧?

這又錯了。對於一個長虱子是常態的社會,「有虱子」不會成為人們拒絕交往的障礙,反而會成為促進人們交往的助推劑。在中世紀的法國,尤其是中世紀的法國農村,虱子是維繫社會交往的重要紐帶,因為「抓虱子『就是當地重要的社交行為。

「抓虱子「,你可以等同於人們農閒時的閒話家常、喝酒作樂。」抓虱子「的行為非常普遍,因為虱子一直在身上,總是讓人不舒服,那就需要經常抓虱子。虱子又小又靈敏,跳來跳去,如果是自己抓,肯定不好抓,尤其後背,是最難碰觸的部位。因此,抓虱子的工作當然主要是交給其他人來做。
自己或躺或坐,另一個人技術嫻熟的抓著虱子。抓住一隻,嘎嘣掐死一隻,伴隨清脆的聲音,身上又少了一處瘙癢,如果這時還坐在室外,享受著暖洋洋的陽光,和煦的微風,這感覺簡直快活似神仙。這樣一來,互抓虱子構成人們友好關係的一部分。
人們可以在床上、爐火邊、窗前、工作檯上、客廳里,任何地方抓虱子。一邊抓著虱子,神甫可以向他的情婦說著他的純潔理論和風流行為,廚房幫傭可以向他的主人示好獻媚,情人可以相互說著情話吹吹耳邊風,兩個農夫可以相互討論村裡哪個女人漂亮,農婦可以互相透露最新的八卦緋聞。
抓虱子的行為在當時主要由婦女承擔,因此很多時候這種行為帶著親昵的意味。不僅身份地位低下的女傭會抓,高貴的夫人也一樣會為自己的家人或情人抓虱子。抓虱子展現的是家人與愛人的親近和愛撫。一個抓虱能手甚至受著村裡人的喜愛和敬重。
例如蒙塔尤這個小村莊裡的顯貴,貝爾納. 克萊格就很喜歡找紀耶邁特. 貝洛特幫忙抓虱子,因為她技藝高超,抓虱子又准又舒服。貝洛特就曾利用她抓虱子帶來的便利,讓克萊格給異端教派的教長送麥子。總而言之,「抓虱子「是當時普遍的社交行為,虱子也實實在在地推動了人們的人際交往,加強了情感連接。

參考資料:
埃馬紐埃爾. 勒華拉杜里:《蒙塔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97354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