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前,一塊直徑10公里的隕石轟然墜落於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為統治地球長達1.7億的恐龍帝國畫上句號。如今,那些漫步地球的龐然大物早已不見蹤影,蘇鐵樹下密密麻麻的足跡也被流沙掩埋,只有出土的化石使我們得以一睹恐龍時代的壯麗餘暉。

也許你認為,恐龍已經永遠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一顆雞蛋就足以證明恐龍基因的強大!
科學家曾經以為,現代鳥類產的卵以藍綠色為主完全是獨立進化的結果,其顏色和斑點充分反映了築巢環境和育雛行為的特徵偏好,但最新研究發現,鳥蛋的顏色竟然和恐龍有極深的淵源。

來自耶魯大學,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波恩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的18份恐龍蛋化石標本後,再和現代鳥類和鱷魚的蛋進行對比。為了保持標本的完整,研究者使用拉曼光譜法,即用雷射照射樣品並檢測反射光的波長,進而分析蛋殼的分子構成。
研究顯示,現代鳥類的直系祖先——獸腳類恐龍的卵也包含藍綠兩種色素,而蜥腳類、鳥臀類恐龍,以及鱷魚目動物所產的卵卻沒有類似成分。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古生物學部主任Mark Norell認為,獸腳類恐龍的卵出現顏色可能源於它們不再把卵產在地下或完全覆蓋的巢穴中——畢竟在開放式巢穴中,帶斑點的彩蛋比白蛋更適合生存。同時獸腳類恐龍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識別自己的卵,防止其他動物偷偷將自己的蛋放進去。
在發表於《自然》在線期刊的這項研究中,耶魯大學古生物學家Jasmina Wiemann表示,現代鳥類的很多特徵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恐龍,兩者之間的聯繫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密切。

不知道你下次吃雞蛋的時候,心中是否會泛起異樣的情感:當年哺乳動物的祖先匍匐在恐龍腳下瑟瑟發抖,如今我們卻將它們的後代馴化,食其肉,煮其蛋,誰能想到生命演化會經歷如此的曲折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96540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