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孟買實習兩個多月了。也問了印度同事。綜合得出的答案如下
印度人喜歡吃各種餅啊,囊啊,之類的,都是蘸醬吃的,而且米飯也習慣伴著醬吃。為了方便拌醬也要把它煮爛了。包括甜品啊都喜歡吃糊糊狀的比如說下圖二上面最白的兩份就是甜品,一個是椰汁米飯,還有一個是甜線面搞不懂他們怎麼想的。下圖是幾張公司食堂的飯。



而且印度人不太喜歡吃葉菜,吃的蔬菜大部分是彩椒,黃瓜,洋蔥和黃豆,甜菜,土豆。吃根莖類蔬菜比較多。可能也是為了更好補充纖維吧,習慣把蔬菜切碎煮成糊糊或者是加咖喱煮成醬拌飯或者是沾著餅吃。我曾問過印度經理為什麼食堂里沒看到有葉子的菜,他說蔬菜沒味道不好吃
而且印度人喜歡各種香料,還有一種特殊風味的醬叫masala,甚至機場免稅店都有賣。他們喜歡拿masala加進各種蔬菜煮得很久,就爛了
下面兩張圖都是甜品,只要是用米飯,黃豆和一種類似小米的米做的甜糊糊。





然後啊,印度人喝湯比較少,印度的湯也是把胡蘿蔔洋蔥和一種分辨不出的菜剁碎,煮成糊糊,加一堆香料,搞得跟胡辣湯差不多那種

就是白色塑料碗里那個……
這大概就是印度糊糊菜的原因
210評論

大神小說 文化問答達人06-16 00:03
1贊
踩
首先,不同於煎炸燜燉,煮是最原始也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人類烹飪食物第一是烤,第二就是煮,煮是人類共同傳承和使用也是最普遍的方式。
其次,印度人的飲食特點,咖喱等香料通過熬煮往往能讓其充分發揮,而將菜品烹煮成醬汁更適合包裹米飯手抓著吃,也更入味。
再者,酥軟濃稠的醬汁形式飯菜更利於腸胃吸收消化,不容易造成腸胃疾病,而且利於通便。
最後,比起其他方式,煮無疑是相當節省時間,燃料,食油以及操作的烹飪方式,不管是懶還是窮亦或者節約,都是最佳選擇。




評論

鐵男春秋09-01 16:06
310贊
踩
對於中國人而言,印度菜辣還可以忍受,但「糊」卻讓人難以理解。


印度蔬菜原本品種繁多,可除西紅柿、洋蔥、小玉米等少數色澤鮮艷的蔬菜或被做成沙拉,或原封不動在盤中點綴主菜外,其餘的綠葉菜都在下鍋前被搗得「粉身碎骨」,經濃湯一熬,全成了「糊糊」,原有的清脆和鮮嫩蕩然無存。



可「糊糊」自有印度的吃法。印度人常以一種被稱為「饢」的麵餅為主食。就餐時分,無論在高級餐館還是在街頭樹陰下,時常可看見印度人撕下一塊饢,蘸上菜糊、湯汁以及用豌豆、綠豆、紅豆、鷹嘴豆等各類豆製品熬成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著。


曾有營養專家說,儘管受宗教影響,印度吃素的人很多,有的甚至連雞蛋也不吃,但靠著這種麵餅裹糊糊以及眾多奶製品,印度人的身體依然很壯實。


印度民族眾多,既有數億以牛肉為主食的穆斯林,也有更多將牛奉為神物,只吃羊肉、雞肉和魚肉的印度教徒,而印度東北部的少數民族則十分喜愛豬肉,飲食習慣可謂不盡相同,但手抓飯的用餐方式卻基本一樣。

每個人吃時用右手將飯菜反覆攪拌和勻,然後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將飯菜撮起送入口中。不過,手抓飯只限於自己家裡或非正式場合,在上檔次的餐館用餐或出席正式場合,印度人耍刀叉的技術要比中國人高出不止一籌。

220評論

納米能源 深圳大學科研人員06-14 17:19
2贊
踩
很簡單 因為印度菜只是食物 而中國菜是件藝術品 原始材料變成藝術品是需要智慧與創造的 中國古代是農耕民族 有豐富的食材 和搭配食材的理論與智慧 而印度只是為了果腹,好吃與否不重要 填飽肚子才重要 咖喱有好多好多種材料加工而成 所以印度會把咖喱作為主 食材作為輔 而中國的菜系講究搭配 和諧 這是我們特有的哲學 不是我們太優秀而是我們的哲學體系影響我們的菜系。
印度蔬菜原本品種繁多,可除西紅柿、洋蔥、小玉米等少數色澤鮮艷的蔬菜或被做成沙拉,或原封不動在盤中點綴主菜外,其餘的綠葉菜都在下鍋前被搗得「粉身碎骨」,經濃湯一熬,全成了「糊糊」,原有的清脆和鮮嫩蕩然無存。可「糊糊」自有印度的吃法。印度人常以一種被稱為「饢」的麵餅為主食。就餐時分,無論在高級餐館還是在街頭樹陰下,時常可看見印度人撕下一塊饢,蘸上菜糊、湯汁以及用豌豆、綠豆、紅豆、鷹嘴豆等各類豆製品熬成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著。
1評論

演員於意09-07 22:42
26贊
踩
很簡單 因為印度菜只是食物 而中國菜是件藝術品 原始材料變成藝術品是需要智慧與創造的 中國古代是農耕民族 有豐富的食材 和搭配食材的理論與智慧 而印度只是為了果腹,好吃與否不重要 填飽肚子才重要 咖喱有好多好多種材料加工而成 所以印度會把咖喱作為主 食材作為輔 而中國的菜系講究搭配 和諧 這是我們特有的哲學 不是我們太優秀而是我們的哲學體系影響我們的菜系。
2評論

百香的廚房 美食達人03-28 21:53
4贊
踩
感謝邀請:
印度人的飲食其實和我們中國一樣,分南北,印度的南方吃的東西和北方不一樣,因為印度也是個多宗教的國家,有印度教徒,有穆斯林和基督教徒以及佛教徒和耆那教徒,他們都有自己的信仰和飲食文化。比如印度教徒不吃牛肉,而穆斯林不吃豬肉,佛教徒和耆那教徒吃素。

印度的主食有米飯 還有一種叫「加吧地」的小薄餅和油炸的餅。不少肉類和蔬菜以及多種香料放一起煮成糊糊狀外。其實很多的肉類他們也會烤,煎煮等。煮成糊糊也只是他們飲食的一種習慣。這個基本上也沒有什麼可奇怪的。當然咖喱是印度使用最多的香料。

評論

震旦講武堂10-06 12:27
112贊
踩
我們來談談印度人的飲食文明 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咖喱醬
說道印度飲食,我們就會想到印度人出格愛好吃的咖喱,並且印度人是異常愛好吃咖喱的,每日三餐都有咖喱的身影,所以滋味是重的吃在嘴裡也感應怪怪的。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平常人家吃飯是不消碗,他們會用一個大盤子,把蒸好的米飯餅子放出來,然後倒上醬料,吃的時辰用手抓。 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人不吃牛肉,大家都知道在印度牛是很神聖的。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人還出格愛好吃一種「漿糊菜」是用蔬菜比如,豆角,西紅柿,洋蔥,土豆熬製成漿糊狀 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人很愛好吃米飯,的確是每天都吃,然則米飯這類器械本來就是顆粒狀蒸熟了很粘手,沾上醬汁就加倍粘了,其實不衛生。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人信賴食品是神聖的,用右手抓飯才是對神靈的畏敬,唯有親手觸摸食品、嗅聞食材的滋味、揉捏食品並感觸感染傳染它的溫度,才調咀嚼到食品的最真實甘旨。印度人民的美食我真是無法接受,這一坨坨的到底是啥

印度人每次吃完飯還愛好吃一種用小茴香做成的餐後甜點,抓一把放嘴裡嚼一嚼,瞬時各類滋味一切都迸收回來了,怪怪的沒法刻畫。
54評論

下雪一樣下米03-11 22:28
0贊
踩
印度把食物做成糊狀,還用手抓著吃,就這兩點都最不理解吧!
還記得開始看到印度人吃飯都用手抓的視頻時,有人回覆:看吃吃粥他們怎麼吃,這樣吃到嘴裡才服氣!後來~~網上就出來好多手抓粥了~~
做成糊狀除了是他們的飲食習慣,對於更深層次的意義我不太懂,猜測著,可能是醫療條件有限,這樣的食物好消化?而且高溫才能煮化,這樣正好殺菌,不好生病?或者他們認為這樣才能充分得到食物的精華?
對於用手抓,大家都普遍認為這是他們的信仰,認為這樣對食物尊重,切身感知食物的溫度~形態什麼的,這個我能理解,比如大家看到喜愛的東西都會帶著類似的感情親手感受它,要是碰到喜歡的東西或人還要隔著什麼介質是很奇怪的。
不過古代食物匱乏,我們對食物也很尊重啊,也沒有手抓啊,尤其現代人們的衛生意識增強,網絡也發達,印度人民不可能不知道這樣不衛生,也不可能不知道世界人民對於手抓飯的牴觸,只能說可能跟他們的宗教信仰也有關。只有宗教信仰才讓人堅持無畏。
評論

緋色的光影時空11-29 23:49
25贊
踩
因為印度半島盛產香料,印度人喜歡用大量香料來烹飪食物,請注意是大量!香料都是粉狀的,燒在菜里,就變成糊糊了,由於為了讓食物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所以菜也都切的很小塊,所以弄到最後,感覺就是一盆漿糊。
由於印度菜好多都是漿糊狀,所以他們養著了用糊糊去占白米飯吃的習慣,對印度人來說,吃白米飯什麼菜都可以沒有,但一定要來盆糊糊,讓他們好沾著吃。
2評論

非漂82509-01 22:35
46贊
踩

這是一個奇葩的飲食文化,也可以用味口重來形容。他們的菜多以糊狀為主,新鮮的食材除了果蔬莎拉外都熬成爛泥漿一樣,再加入至少十多種的香料調料弄成又辣又怪味的黃泥漿,又很奇怪這些香料很多又產自中國,可我們的五香粉、十三香等等可不是這個味啊,至少是香氣襲人啊,不知怎麼都被他們弄得難以下咽。煮一鍋米飯,還得把米湯倒掉,好端端的一鍋飯硬弄成一粒粒生硬得夾生飯。

他們很多人還有一些很糟糕的飲食習慣,早、中、晚餐都吃得較晚,特別是晚餐,晚上八九點才吃飯,然後九點多就睡覺了,弄得哪怕是二十齣頭的小伙大都是大腹便便的。

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吃飯和解手居然用同一工具,也許是不是左右手分工不同就不得而知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