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的富人是白皮膚,窮人卻是黑的?看完終於懂了,一切都是因為3000年前…

為什麼印度的富人是白皮膚,窮人卻是黑的?看完終於懂了,一切都是因為3000年前…

 

倘若大家有注意的話,既能發現印度的富人膚色偏白而貧窮的人士則是黝黑的。其實也有典故的,一起來游趟歷史足跡吧。

 

 

印度的貧富差異是十分嚴重的其中一個國度,貧富之間也只相隔與一條街...(下圖)

 

 

 

 

貧富並不是有膚色定奪的,而是三千年前的一個制度而留下的後遺症。當時印度被白種人雅利安人所征服,當地的人們是被稱為達羅毗荼人。在多年的戰爭、開拓勢力,雅利安人逐步控制了整個北印度。

在統治戰俘時,他們設置了種姓制度。裡面分別有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捨和首陀羅。

 

 

如上圖順序排列下來,婆羅門為第一種姓,他們是僧侶階層也有著最高的地位,這群人的工作是做文化教育和祭祀。

 

 

第二種性,剎帝利也就是武士階層。位於婆羅門下層,負責行政管理和作戰。

 

 

第三種性,吠捨即平民,他們經營商業貿易。而排在最底層的是首陀羅他們的社會地位低,從事農業和各種體力及手工業勞動等。

 

 

另外被排除在種姓制度外的,普遍稱「不可接受的賤民」,又稱「達利特」。他們備受社會所歧視,受到的待遇當然也是最差的,大多數的「達利特」都是奴隸的身份。

 

 

在這個社會等級制度嚴的國度,他們提倡同種姓間聯姻,如果高種姓的男人以擁有低種姓的女人,但他們的子女的地位不會因此提高,甚至不受待見。

由於雅利安人理所當然的是位於婆羅門階層,加上從尼泊爾等地遷徙來以及北印度原有的統治者則歸屬於剎帝利階層,因此富有的人都是膚色白而窮人則是皮膚黝黑的。

 

 

在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也由制定憲法宣布廢除。但實際情況卻沒有多少改變,大幅度的人民依然被之前的種姓制度思想所左右。

 

 

雖說是政府方取消的制度,但事到臨急,所做的還是看「上面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9076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