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出門就會死!加拿大女子對「低溫」過敏,無藥可醫的情況下,最好方法就是待在家裡「冬眠」...

Aimeeco ...| 2018-01-23| 檢舉

 

 

 

 

冬天出門就會死!加拿大女子對「低溫」過敏,無藥可醫的情況下,最好方法就是待在家裡「冬眠」...

 

 

我們都知道冷血動物、某些哺乳動物和少數的鳥類在寒冷的冬天,為了降低體溫流失就會進入類似昏睡的生理狀態,而稱為「冬眠」。

 

 

 

 

冬眠的動物在秋季就會開始尋找冬眠的地方,像是中空的樹幹或是地穴等處,並在裡面鋪上草、秸稈、葉子和毛等坐墊,然而蜷縮著身子,耷拉著眼皮,以這種低耗能的形式度過冬天。

 

 

 

 

這時候的動物體溫會降至1到9攝氏度。所有身體機能會大幅下降。呼吸很弱,心跳變慢,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下降,例如土撥鼠在冬眠狀態下,體溫會從39降至7攝氏度。心跳從原來的每分鐘100下跌至2到3下,呼吸頻率可至一小時一次,腸和肝的代謝產物會收集在腸的下部,並且在甦醒的時候被排出。

 

 

 

動物在冬眠時會停止進食,或者是在短暫的甦醒狀態中進行攝食,因此這段時間必須靠自身的脂肪度日,特別是肩胛骨間棕色脂肪組織,是非常重要的能量來源,特別是在外界溫度升高動物從冬眠狀態中甦醒過來的時候,這個過程長達數小時。甦醒過程的後半段,動物通過身體顫抖,(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一種高放能動作)可將體溫提升到正常水平。溫度越高,動物呼吸得越快。

 

 

 

 

冬眠的長短隨動物而異。歐洲刺蝟3到4個月。冬眠鼠可睡上6到7個月。但不能簡單認為,冬眠是一個長達數月不間斷的過程,相反,更常見的冬眠是間歇性的,長的休止狀態,低的新陳代謝中插有短暫的覺醒狀態。但動物不能經常回復到醒的狀態,因為每次醒來都是要耗能的,醒的次數太多會導致脂肪貯存過早耗盡,以致在來年春天的真正覺醒時無「脂」可用。

 

 

 

 

對有些人類來說,冷冷的冬天如果可以躲在被窩裡冬眠可能是很幸福的一件事,而對來自加拿大的26歲媽媽凱莉(Kelly Pouw)來說,冬眠可不是那麼有趣、幸福的一件事,而是她延續生命的唯一方法。

 

 

 

 

凱莉有3個孩子,她有個奇怪的過敏源那就是「低溫」,冷空氣會引發全身性的過敏、蕁麻疹,嚴重時還可能會休克甚至死亡!為了這怪異的疾病,凱莉跑遍了大大小小的醫院,但醫生都束手無策,因此每到了冬天凱莉只能整天待在家,靠著睡覺撐過這段寒冷的冬天。

 

 

 

 

但她不願向命運屈服,因為這樣子她就會失去很多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因此為了和孩子出門,凱莉會同時穿上三件褲子、四件上衣、圍巾、手套…等,身上也要帶著發熱小物才行。

 

VIA

冬眠看起來雖然很幸福,但對凱莉來說卻是無可奈何的選擇,看了真的讓人很心疼啊,這疾病目前無藥可治,希望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能順利找出這個過敏症的醫治方式。分享出去,讓大家看看這篇文章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80902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