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十大猛將,別再被演義小說給騙了!

無明| 2017-05-17| 檢舉

在近五千年的文明前史中,各朝代可謂將星閃爍、名將輩出,而在名將這個巨大的部隊中,他們又能夠分為不一樣的類型,如能指揮千軍萬馬卻無多少武功的孫武、韓信等,也有能於萬軍當中衝鋒陷陣、直取敵首級的絕世猛將。

之前有看過不少對於猛將們的排行,但小編卻不大敢苟同其觀念,由於這些排行中要麼有小說中虛構的人物如李元霸等,要麼將韓信這麼的戰略統帥也排進來,這遠遠違背里了「猛」的界說,今日小編就聊聊我國正史上公認的10大猛將,以還猛將前史一個本相。

項羽(前232年―前202年)

項羽不僅是一名猛將,更是中外歷史上我們公認的榜首猛將,在所有中外正史書本中,項羽是單場殺敵最多的將領,而關於其最高殺敵記載——數十百人,也被司馬遷先生記載到了《史記·項羽本紀》里。但是,如此驍勇的猛將終究卻在楚漢之爭中敗於劉邦而於烏江邊自刎,從此完畢了其傳奇的終身。如今,霸王項羽雖然已早已離我們而去兩千多年,但大家仍在為其扼腕嘆息「至今思項羽,不願過江東」。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

霍去病絕對算得上我國歷史上一顆閃爍的將星,他不只終身未嘗一敗,其用自個創造的閃電戰術所獲得的戰績也是較為輝煌,甚至蓋過了一起期的大將軍衛青。現在,人們不只記住他的輝煌戰績以及那句「匈奴不滅何以家為」的蓋世名言,一起也為其英年早逝而深深感到悵惘。實際上,霍去病不只是一名超卓軍事家,更是一名勇冠三軍的猛將,正史里對於其武功儘管只有「精於騎射」四字,但從其創造的閃電戰術的性質以及他所獲得的戰績來看,霍去病絕對是一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如若自個不能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其奉行的閃電戰術是很難發揮出如此作用的。

冉閔(?—公元352年)

對於冉閔,世人大多只記住他那臭名遠揚的「殺胡令」,也正因為如此,堂堂一個大英雄才那麼不招世人待見。今日小編且不議論他的「殺胡令」的對錯以及公布「殺胡令」的因素,而要談談他的驍勇業績。史書記載,冉閔身高八尺,驍勇善戰,勇力過人且多策略。在滅掉羯趙後,冉閔樹立起了冉魏政權,並公布了大名鼎鼎的「殺胡令」,而這「殺胡令」公布後,冉閔便遭到了各胡族的攻擊,但冉閔卻能每戰必勝,且每戰皆以少勝多,冉閔其人更是每戰皆衝鋒陷陣,胡軍中根本沒人能阻撓。但是,意外的是,冉閔後來被慕容鮮卑所擒獲,不久就被殺害,冉閔犧牲後不久,其又被慕容俊封為武悼天王。

斛律光(515年―572年)

斛律光,字明月,高車族,北齊名將。史書記載,他不善言談,卻善騎射,17歲時隨父征周就大顯神勇,後來他因一箭射中一隻大雕之頸而被稱為「落雕都督」。在與北周的比賽中,斛律光每戰皆以身作則,英勇反擊,常常殺得敵軍四處逃散。除了戰功赫赫外,斛律光為人也對比低沉慎重,可即使如此,終究也是被後主高韋殺戮,被殺後不久,北齊也就走向了滅亡。

史萬歲(公元549—公元600年)

歷史上敢自稱萬歲的除了皇帝恐怕就只有隋朝這位叫史萬歲的名將了,不過,這史萬歲還真是一名隋朝歷史上的絕世猛將。史書記載,他少時威武,善於騎射,好讀兵法,15歲時就隨父參軍,在一次與突厥的戰役中,史萬歲一擊擊殺一名前來挑戰的突厥猛將,突厥大驚,遂不戰而逃。爾後,史萬歲便名聲大噪,強悍的突厥人只需一聞其名都會躲得遠遠的。隋朝統一天下後,史萬歲變成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一。但是因為其平常性情過分正直而遭到另一名將楊素的妒忌栽贓,終究被隋文帝冤殺。

蘇定方(公元592年—公元667年)

大唐名將蘇定方是被演義、小說銷毀的典型代表,在演義小說中,蘇定方被描寫變成一個殺害大帥哥羅成的反面人物。而在實在的歷史上,蘇定方是一個為大唐開疆拓土立下豐功偉績的名將,他先後征西突厥,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將唐朝疆土向西開闢至中亞,向東擴展至朝鮮半島。除了這些赫赫功績外,蘇定方也是一名難得的猛將,史書記載,他勇猛彪悍,力氣過人,膽氣出類拔萃,十五歲時就跟從爸爸征戰,爾後屢次率先衝鋒陷陣。在與突厥的戰役中,蘇定方屢次帶領突擊隊沖入敵陣,將敵軍殺的四散逃去,可見,蘇定方的勇猛在其時也是無人能與之對抗的。

薛仁貴(公元614年—683年)

薛仁貴是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他自幼清貧,卻隨高人習文練武。後來一個偶爾的時機,他得以從戎投軍,爾後,薛仁貴便開端了他開掛般的人生。在其軍事生計中,薛仁貴曾大北九姓鐵勒,克服高句麗,擊破突厥,且終身少有敗績。除了赫赫功績外,薛仁貴仍是一名當之無愧的猛將,在他第一次出手時就孤軍獨戰的前往敵營成功營救己方被俘部將,可謂一出手就勇冠三軍。此外,薛仁貴還憑藉著自個的勇猛而留下了"上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脫帽退萬敵"等故事。

狄青(公元1008年—公元1057年)

在北宋那個重文輕武的變形年代,狄青是一名可貴的,具有傳奇色彩的猛將。他十六歲代兄受過充軍,從此開端了行伍生計,在與西夏的戰役中,狄青常常蓬首垢面,戴著一副青面獠牙的面具,一馬當先的沖入敵陣,常常嚇的西夏人失魂落魄。因為其向來都是衝鋒陷陣,故其一生屢次挂彩乃至差點死去,但狄青只需「聞寇至,即挺起馳赴」。與西夏戰役完畢後,狄青開端發奮讀書而從一個驍勇的將領成長為一個大智大勇的高級將領。縱觀狄青的一生,他驍勇反常,戰功累累,為人更是慎重小心,可在那個北宋那個重文輕武的年代,狄青仍是沒有逃過被猜疑的厄運,終究,被貶後的他鬱悶而終。

楊再興(?—1140)

說起南宋抗金榜首名將,定是非岳飛莫屬了,而要論榜首猛將,則恐怕要數岳飛手下的楊再興了。在《說岳全傳》中,楊再興儘管驍勇,但高寵才是公認的榜首猛將,而在歷史上,根本無高寵此人,而楊再興卻是一員真實的猛將。流寇出身的楊再興被岳飛降服後便專心殺敵報國,在破偽齊的戰役中,他立下豐功偉績,在與金人的戰役中,楊再興常常單槍匹馬首先殺入敵陣,儘管負傷幾十處,卻能在敵陣中來去自如。後來,楊再興率領的三百馬隊於小商丘墮入金兀朮二十萬大軍的圍住,但楊再興卻臨危不懼,他率這三百人在敵陣中殺來殺去,殺死敵人2000多,刺死萬戶長撒八孛堇,千戶長與百戶長等大嘍羅100餘人。驚恐萬分的金軍只好萬箭齊射,終究,楊再興及他的戰馬在墮入沼澤地後被萬箭穿心,一代驍勇名將就此壯烈殉國。

常遇春(1330年—1369年)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戰功僅次於徐達。本來,常遇春除了戰功卓著外,他仍是明初的榜首猛將,少年時跟從高人習武,長大後,他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武功高強又精於騎射且能使用各種武器。投靠朱元璋後,常遇春每戰必先,多次屢立戰功,在與陳友諒的大戰中,常遇春更是在危殆時間救了朱元璋,在北伐期間,常遇春曾單騎沖入敵陣,一箭射死元軍前鋒大將,麾下士氣登時大振,一陣猛殺後,北伐明軍取得了光輝的成功,史稱塔兒灣大捷。縱觀常遇春的終身,他從未失利,被譽為「全國奇男人」,一起他也曾自傲地說:「我率十萬人便可橫行全國」,軍中更是送他一個綽叫喊「常十萬」。惋惜的是,如此勇猛且戰功卓著的他卻在40歲時便於軍中離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5068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