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與雍正的愛恨糾葛,令大家看的如癡如醉。(source:百度貼吧)
經典之作「後宮甄嬛傳」中,甄嬛是從什麼時候重下對雍正的殺心呢?殺雍正不是為了皇位,也不是為了果郡王的孩子。據今日頭條報導,甄嬛的父親占了絕大的因素,得知父親被流放「寧古塔」後,她才想讓康熙去死。為何她聽到「寧古塔」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呢?
余秋雨有一篇散文《流放者的土地》,其中寫到了寧古塔:
我正站在從牡丹江到鏡泊湖去的半道上,腳下是清代稱之為「寧古塔」的所在。有那麼多的清廷大案以它作為句點,「寧古塔」三個字是清廷官員心底最不吉利的符咒。
清宮影視劇中常有這樣的台詞:「將XXX流放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永世不得入關。」為何要流放寧古塔?寧古塔在哪裡?這種一種怎樣的懲罰呢?
寧古塔不是一座塔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寧安縣,就是清代被稱之為「寧古塔」的所在。寧古塔不是一座塔,而是一座城,一個地名。東邊與穆棱市毗鄰,西邊與海林市交界,北和牡丹江市相連,距哈爾濱市320公里,距離牡丹江市23公里。
滿清時期寧古塔將軍的駐地,也是滿清朝廷設置在盛京以北方便管轄黑龍江和吉林等地區的一個區域中心,在十七世紀的時候,更是東北各族進貢禮品給朝廷的一個轉收點。
寧古塔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地處邊陲,環境惡劣。古時候寸草不生,氣候異常,五穀不長,很適合進行「重新做人」的改造,更像是一座人間地獄,猛獸出沒,兇多吉少。
「寧古塔」由滿語翻譯而來
寧古塔其實就是滿語「六個」的意思。曾經流放當地的詩人吳兆騫之子吳桭臣寫在《寧古塔紀略》中:「相傳昔有兄弟六個,各佔一方,滿洲稱六為寧古,個為塔,其言寧古塔,猶華言六個也。」
另一個流放寧古塔之人楊越之子楊賓有兩次來寧古塔探親,在《柳邊紀略》裡有說:「寧古塔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寧古者漢言六,塔者漢言個。」
寧古塔是「不吉利的符咒」
清朝時,全國偏遠落後的地區有的是,可清王朝為什麼不把罪犯流放到其他地方改造,而首選寧古塔呢?
其實,寧古塔是滿族的發源地,是清皇族的老家。罪犯來到這裡不僅要開荒種地,修橋築路,改變清皇族老家的面貌,而且還要忍飢挨餓,為當地官員、滿人當牛做馬,淪為家奴,以顯示祖上的榮耀。接受風沙洗滌,為清皇族的老家「增磚添瓦」。
歷數中國古代的刑罰,粗算起來可以分為肉體傷害、殺戮和流放三種了,刑罰之殘酷不用多數,流放更像是一種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摺磨,從紫禁城走到寧古塔,不死也半個殘廢了,其中很多人在去之前就已經自殺,頗有點聽天由命的意味。據記載,遣戍寧古塔的流人,能生還的極少,大部分都客死該地。
這樣有了解甄嬛的恨了嗎?其實雍正就是變相的殺父仇人啊,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所以雍正不得不死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47461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