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第一代賭王:叱吒江湖,縱橫捭闔,卻落個自殺慘死的下場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澳門是個充滿歷史傳奇的城市,尤其清末民初時期,這裡紙醉金迷,賭彩業尤為發達,談及傅老榕、葉漢、何鴻燊等賭業大亨,如今很多人耳熟能詳,然而鮮為人知的是,第一代澳門賭王,卻另有其人。
盧華紹,這是一個早已陌生的名字,當年卻叱吒風雲,縱橫澳門。
由於因其小名盧耇,故亦稱盧九,字育諾,號焯之,1848年11月出生於廣東新會。此人亦是草根出身,家境貧寒,九歲的時候,全家移居到澳門,為了謀生,到處打工,接觸到金融業,漸發覺銀錢兌換存在很大利潤空間,開始從事貨幣找換,逐漸積累下一些錢財,由此掘得了第一桶金。
二十歲時,開設寶行錢號,開始經營錢莊之金融業務。由於當時澳門魚龍混雜,彙集三教九流,而盧九為人豪爽,結交了不少各行朋友,見經營鴨片是暴利行業,也參與其中,並以宏豐公司名義與周邊鴨片商合夥,在廣東與澳門經營白鴿票,當時盧是公司的最大股東。
白鴿票,也算是賭彩業的開始,一種古老的彩票,接近於鋪票、山票,與山票的戲法最為接近。源於清代賭鴿開始,賽鴿時每隻鴿子按《千字文》中的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等字順序編號,賭鴿時所猜字型大小若與比賽結果相同,則為贏家。
後來賭法演變為,由賭局把《千字文》前80個字印在紙上(即白鴿票),參賭者在票中圈出若干心水字型大小,再由賭局開出底子若干,一般有五字以上相符,便可按不同等級中彩,也可投買企注(即現行包字)七個字、八個字、九個字、十個字。
白鴿彩票在當時流行甚廣,風靡廣州、上海、澳門等地。
當時的盧九,可謂叱吒風雲,財雄一方,在澳門地界也算是跺一跺腳,顫三顫的人物,堪稱澳門第一代賭王。
盧家大屋又稱金玉堂,清光緒十五年落成,是用厚青磚建造中式兩層建築,典型的中式大宅,如今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其私家花園,當年娛園的一部分,就是如今的盧廉若公園,也是盧家接待貴賓之所。比如孫文就曾在這裡休憩過。園內的養心堂,現在已經成為介紹盧九家族發展軌跡的展覽大廳。這處現在的澳門名勝之一,每年吸引大批來自內地、台灣、蒙古、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及歐美等遊客。
由此可見,當時盧九在澳門的財力,而且此人仗義疏財,慈善救濟、興辦教育、公益事務方面都有建樹。比如,他帶頭髮起,並捐巨資創辦鏡湖醫院、同善堂等機構,對內地嚴重災害給予大量捐獻。
1890年、1894年,盧九兩次獲授葡萄牙國王勳章,又獲清朝二品頂戴、廣西道員,成為名噪一時的濠鏡紳士。
孫中山與其長子廉若、次子仲,皆與友好,盧家曾捐巨資支持革命,孫兩次來澳皆由盧廉若接待,又曾致函次子仲,表示「仁俠高情,佩仰之至」。
1898年,盧家在廣州投得賭博經營權,須墊付二百萬兩賭餉,然而風雲變幻,政局動蕩,1904年廣東突然頒令禁賭,宏豐業務萎縮,這位賭王欠下巨額外債,後悔晚矣!
1907年,一代賭王在娛園家中上吊身故,轟動一時。
出殯當天,場面極其宏大,澳督夫婦步送,執紼者逾千人。盧九死後,其長子盧廉若繼承父業,並任南洋菸草大股東,為澳門當年巨富,有「澳門皇帝」之稱,其次子盧仲曾任澳門華人代表,之後由其第三子盧榮錫接任,其後才輪到澳門何賢出任澳門華人代表。
縱觀盧九叱吒風雲的一生,可謂成也賭業,敗也賭業,後世引以為鑒!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