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沙灘驚見海龍王「地震魚」活體呈現!!

狠愛爆| 2017-04-03| 檢舉

皇帶魚(學名:Regalecusglesne),又稱龍宮使者、海龍王、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漿魚、地震魚,為輻鰭魚綱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其中一種。本魚分布於深海、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緯72度至南緯52度的亞熱帶深海裡。皇帶魚是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體長最高可達11米,但普遍為約3米。而已知最重可達272公斤。由於捕獲數量稀少,科學家對其習性所知甚少。已知皇帶魚生活在深海的中、上層,過去以為它的游泳方式為波浪式的蛇行運動,但根據後來在墨西哥附近海域捕捉到的海底畫面顯示,皇帶魚全身挺直,不做任何彎曲動作,完全依靠背鰭作波浪狀運動推進。

台灣今年捕獲記錄:

2016年3月20日,台灣屏東東港鎮海公園發現一條疑似死亡多時的皇帶魚,但已被移走(後續並無詳細資料,或者已被食用下肚)。

2016年4月17日晚間,台灣台東有釣客在太麻裡美和海邊,釣到一條3米長的地震魚;18日上午7時12分,海端鄉就發生規模4.2地震,當地最大震度4級。

2016年4月19日,台灣台南清晨發生規模4.3地震,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海邊捕獲一尾皇帶魚(目測超出3米)。

2016年4月27日深夜至28日上午,台灣東部地區發生26次有感和小區域地震,台東縣太麻裡鄉三和海邊定置漁網於28日傍晚捕獲兩尾皇帶魚。

關於皇帶魚的傳說很多,歐洲漁民稱它為「海魔王」。因它常伴隨鯡魚遊動,被認為是鯡魚的保護者,因而有「鯡魚王」之稱。由於它的背鰭的絲狀鰭條,有時形成雞冠狀,並可隨時垂舉,故日本漁民則稱之為龍宮使者(リュウグウノツカイ、竜宮の遣い)。許多人認為古代航海者相傳的大海蛇就是來自皇帶魚。歷史上有關捕獲皇帶魚的記載甚少,坊間更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除非因為地質出現大變動,例如發生地震,否則鮮有游到淺水的海域,改變棲息環境,因此被捕獲的機會極微,亦因為這樣的生活特性,才會被稱為「地震魚」,相傳皇帶魚會因地震而受驚游至淺水避難,所以它的出現即預示了會有大地震的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4647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