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研究:一個人成為廢柴的九大根源

FunnyFr ...| 2017-03-12| 檢舉

前言:考慮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猶豫一萬次,不如實踐一次!華麗的跌倒,勝過無謂的徘徊!

比魯莽更糟糕的是猶豫不決。

像牆頭草一樣搖擺不定的人,無論其他方面多麼強大,在生命的競賽中總是容易被那些堅定地人擠到一邊。

雷厲風行難免會犯錯,但比什麼也不敢做強。懷特·黑德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

拖延

計劃很豐滿,執行很骨感。

很多時候拖延就是逃避問題和懶惰。

把橫在面前的困難放大,望而卻步,抱著能拖一天是一天的心態找各種藉口逃避:

「無聊的工作」、

「苛刻的老闆」、

「我太忙」、

「隔一天在做也沒關係」……

隨之而來,我們會陷入「工作越來越無趣」,「人生越來越無聊」的泥潭中。

愈加懶惰,愈加消極,會掉入懊悔過去和幻想未來的陷阱中。

時間累積會產生更加強烈的負罪感和自我否定讓人越來越焦慮。

著名思想家羅曼·羅蘭說:「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它讓你以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氣;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是倦怠,是消沉。」

世界上有80%的失敗都源於半途而廢。

「三分鐘熱度」的人不過是從來沒有體驗到堅持做一件事成功後帶來的喜悅,因為堅持的過程總是枯燥又充滿挫折的,人的天性又是好逸惡勞。

「每一年伊始筆記本的前幾頁都寫滿了宏偉的計劃,後面幾乎都是空白……」

「購買了一本好書,可惜得是到現在都還沒開始讀……」

「下決心健身減肥,差不多在5天之後就放棄了……」

幾乎所有的人都有過「雄心勃勃地制定計劃,心灰意冷地放棄計劃」的經歷。

厚重而脆弱的自尊。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感受到的「痛」,都和「感到被拒絕」有關。

有時這種拒絕是很顯然的,比如愛人突然的離去;或者被朋友背板和疏遠。

而有時這種拒絕也可以是很細微的,比如你給了對方一個微笑的眼神,對方卻移開了目光;或者你鼓起勇氣給對方發了一個條微信,對方卻過很久才簡短回復。

一個能放下自尊去做事情的人,是專注目標成果導向的人;而把自尊心放在第一位的人,在人際交往做事情的時候,總關注在他人對自己的態度。

所以,一個人越是百無一用的時候,越執念於那些無足輕重的底線與小自尊心。

殺死自己的潛能力。

他們經常這樣說:我想做A,但是我怕做不到,因為B、C、D、E種原因。

他們還沒去做之前,就先否定自己,並給自己找了一堆不付出努力的理由。

所有的平庸與低成就都是自我設限的結果。

在自己的心裡默認一個「高度」,這個「心理高度」常常暗示自己:這件事情我肯定沒辦法做好,就做到差不多就可以了。

這種心理暗示可以幫你阻擋任務失敗帶來的挫敗感,暫時維護你的自我價值感,但是,卻剝奪了你「往上再走一步」的成功機會。

拉羅什富科說:平庸的人總是在抱怨自己不懂的東西。

白日夢患者。

逃避現實的人有5個特徵。

1.經常做白日夢——逃避現實者更願意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小世界。

2.喜歡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生活——說白了就是嚮往遊手好閒的生活。

3.沉迷遊戲或是魔幻小說——它們可以引領你走進那個神奇浩繁的世界,讓你逃避日常現實生活。

4.覺得現實世界很殘酷——這是逃避現實者的常見特徵,在追尋白日夢的時候常常會遭受來自現實生活的打擊。

5.無法面對不確定環境——因為在你營造的白日夢裡,你才能找到確定感和安全感。

人的悲劇在於眼高手低。大多數人激動時佛擋殺佛,幻想中睥睨天下,日常生活中卻沒法鼓起勇氣和每個周末早上都要拿電鑽鑽牆的鄰居很好談一談。

錯不在我。

人一旦犯了錯,第一反應常常是自我辯護。

我回憶了三十幾年來認識的喜歡找藉口的人,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沒有強烈的事業心,沒有執著的追求,人生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所以,遇到壓力、遇到困難,他們就不承擔,也不想承擔;遇到風險、遇到挑戰,就退縮。

不承擔,要退縮,就迫使他們找藉口。因為找藉口是最容易辦到的事情,這是掩飾自己無知的方法,然後從中尋找自我安慰。

恐懼

謹小慎微的懦弱。

他們在工作中總有這樣的感受:害怕被領導批評、害怕別人覺得自己無能、害怕被別人知道自己的缺點、在意他人的評價、害怕犯錯、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

我想起一句話:我不敢下苦功琢磨自己,怕終於知道自己並非珠玉;然而心中又存著一絲希冀,便又不肯甘心與瓦礫為伍。

其實就是心智的弱小,不願意面對挫折感。

王朔曾經跟他女兒說:「煲湯比寫詩重要,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頭髮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臉蛋重要,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你不是寂寞,只是不想學習。

學習需要費腦子,自我成長需要不斷和自己作鬥爭,多痛苦啊!

還不如舒舒服服躺在家玩手機看電影,然後等看到同齡人薪資比你高、生活過的比你好時,你又在朋友圈感嘆時運不濟。

「我從未見過,每天從早忙到玩,拖著疲憊身子回家的人過空虛寂寞冷。大多數人的空虛寂寞冷,基本上都是吃飽了沒事幹閒的」。

- 01 -

一個大三的男娃悻悻地跟我說,完了完了,我廢了,姐,我現在完全就是一個只會玩手機的廢物啊,刷完微博刷朋友圈,刷完朋友圈開黑王者榮耀,每天晚上睡覺之前特懊悔,但第二天爬起來還這樣,請問你也會這樣嗎?

我?開玩笑!幼稚!我當然不會,姐這麼高貴冷艷,怎麼可能啊。

不好意思,我撒謊了,其實我是那種拉屎都會玩手機的人。

據國外一項研究顯示,62%的人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手機,周末休息時甚至一上午的時間都懶在床上和手機作伴,稀里糊塗就丟掉了一個上午時光。

所以,玩手機真的會毀掉一個人嗎?

呵呵。

你不愛看書、不愛學習關手機什麼事?毀掉你的是重度拖延與太不自律。

- 02 -

不止一次,各種場合,都有人跟我抱怨過智慧型手機的毒害之深,有人說看一眼對方手機里的APP,基本就知道你倆是否三觀一致。

這個套路值得肯定。

為什麼呢?

目前咱們手機里裝得所有的APP都有分類用途,我平時自個會分成三類:

讓自己開心。微博、微信、陌陌、淘寶、各種遊戲。

讓生活便捷。滴滴打車、支付寶、導航、各種出行軟體。

讓逼格更高。MONO、ECHO、網易公開課、各種學習類軟體。

這三類軟體的安裝比例,不能說明誰比誰更高級,但可以充分看出每個人的時間管理傾向有何不同。

那些從來沒考慮過安裝第三位軟體的人,更容易淪為手機的奴隸,更容易跌入整天玩手機啥都幹不成的焦慮陷阱。

手機這個玩意不是我們焦慮爆棚、一事無成的罪魁禍首,它只是為你的拖延症提供了一個暫時迴避的理想出口。

各種APP只是貢獻了娛樂的豐富性,為你的懶惰與拖延做了更輕易的遷移。

這個不難理解,因為人在焦慮時特容易找其他事兒瞎忙活一下去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退一萬步講,如果我們一起跌回那個沒有手機的那個年代,你是不是就不會變成一個廢柴了?

- 03 -

好了,騷年,你現在已經跌回了那個沒有手機的時空。

那個時空大概是醬紫的:

你爸比出遠門了沒有按點回來,你只能一次次地站上家門口的石墩子張望;你愛上了一個西瓜頭的熱血少女,你只能寫信來表達相思苦;晚上吃多了在茅房拉大便,你悻悻地托著下巴聽每截屎如何在屁屁下「咕咚」。

這三個場景,看上去如此必經而平常,但幾乎每個場景都承載著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微妙機遇。

有人在等待時引體向上背了30個單詞,有人在思念成疾時三公里跑步回顧了整個現代史,還有人在蹲廁所的時候捧著本小說看得如醉如痴。

手機確實在一定程度替代掉了我們原始的生活方式,但並從未動搖過你那顆該拔不拔的智齒。

你一直拖著該辦不辦的事兒,會日復一日地刺激你的焦慮神經,你越焦慮,就越是想玩手機讓自己顯得有事可做,你越是刷手機越是無限拖延。

最終就只能被惡性循環吃得毛都不剩一根。

手機中也存在著良性循環的一面,但自制力比較差的人很難發現。

很多人每天刷手機時,還以為自己積極地在跟時代接軌,努力地了解到了整個世界,事實上,我們每天刷到的大量信息都是無用信息。

只有被動吸收沒有思考輸出的那部分信息,用不上一頓飯的工夫就能讓你知道什麼叫看了白看,玩了白玩。

那些能夠說放下手機就能放下手機的人,通常都知道一個道理,並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有價值的。

沒有自己的價值主見與行動主線的人,太容易迷失,儘量少碰。

- 04 -

昨天被朋友帶到一座島上,三面環山一面是海,人人都講一種我一個字都聽不懂的島語,我仿佛出了一個國。

整個村子家家戶戶海景房,每個人認識每個人,最友好的禮讓是邀請你一起打麻將。

瓜子、白開水、枇杷樹和一院子的小麻雀。大嬸子們跟朋友猛烈地交談,哈哈地大笑,我一個字聽不懂,只好內向的玩手機,但手機也是挺不仗義,一翻白眼關機了。

我登時傻眼了,還沒帶充電線,足足三個小時,我坐在那裡神情恍惚,像一隻秋後的螞蚱,無所事事地等待結束的那聲槍響。

很久以來,都沒體會過那種什麼都不乾的焦慮,有那麼一秒鐘我簡直以為自己走到了時光的盡頭,嚇得我趕緊給自己編了滿頭的小辮子,搞得大嬸子們笑話了我好半天。

下山的時候,我看到海邊的一根木頭上長滿了密密麻麻的海螺,一直蟹籠泄氣地趴在海邊,天不藍,水發渾,但一陣風吹來竟然讓我歡騰地像個巨嬰般奔跑起來。

有沒有發現?

你每天都帶著手機,心心念念、憂國憂民,可是真正找你有事兒的人沒幾個。

當你放下手機,你並沒有錯過什麼重要的人和事,反而不重要的人和事從此自動消失了。

你輕易地又能撿回原始生活帶給自己的肢體快感。

- 05 -

很多人意識到過度使用手機讓我們錯過了身邊的美好,所以聲討手機,排斥手機,結果一轉身又拿起了手機。

這些人從未搞清楚一個真相,我們終究干不過歲月洪流的大勢所趨。

敵人太強大,你排斥沒有用,手機替代掉的是你原來的生活,但替代不了你弱爆了的時間管理能力與遇事就迴避的臭毛病。

別說什麼「道理我都懂,就是太懶管不住自己……」,道理你不懂!

1萬小時定律對誰都有效,未來向每個人公正地提前預支了價碼,你如果認不清前路有多重要,就永遠無法把重要的事放在優先級。

很多人得了懶癌笑嘻嘻,還以為自己得不到只是因為不努力,事實上只是在拿著懶惰給自己遮醜。

就像是,很多人得了拖延症怨手機,還以為離了手機自己就能飛檐走壁變成一個大牛逼。

事實上,同樣的手機時代,有人進行了碎片化利用,而有人進行了碎片化浪費。

手機沒綁架任何人,毀掉你生活的不是手機,而是你從來沒有真想要過什麼東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4458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