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總統也不例外呀。自從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的總統以來,他的吃飯問題,就成為全國民眾關注的焦點。
袁世凱是河南項城人,人稱「袁項城」。袁世凱一生熱愛家鄉的豫菜。豫菜是中原烹飪文明的代表,但在近代以來,風頭不再,遠遠沒有川菜、粵菜、湘菜出名。但是當袁世凱成為民國大總統後,豫菜也跟著沾光,京城滿是豫菜館。
袁世凱的總統府里,自然也是豫菜的天下。
每天早晨6點,袁世凱就起床了。多年的軍旅生涯,已經讓他養成了了早起的習慣。簡單的洗漱,大約半個小時之後,開始用早餐。早餐是稀飯饅頭,或者一大碗雞絲湯條。袁世凱最喜愛的稀飯是一種綠豆糊塗,這是一種河南人的飯食,用綠豆與小米一起磨碎,煮熟而成。
上午,袁世凱在辦公室辦公,處理文件,會見客人。到了11點30分,就開午飯了。袁世凱的午飯看上去也很簡單。一次,一位記者趁午飯時間採訪袁世凱,見到餐桌上隻有一條鯽魚,一個窩頭,一碗粥,粥上灑有少許調料。袁世凱一邊吃飯一邊接受採訪,侃侃而談。
一個堂堂大總統的午餐,就是這麼一個菜?這位記者感動了。他在外逢人就講袁世凱「艱苦樸素」之風。知情者笑道:「那不是普通的鯽魚,而是河南名產洹河鯽魚。為了保持魚的鮮味,廚師將活鯽魚放入半凝固的豬油里,使得魚進入半昏迷狀態,再運輸到北京。那碗粥也大有奧妙,是用火腿雞湯小火慢慢煨的。至於調料,不是胡椒麵,也不是薑末,而是上等鹿茸研成的細末。」
記者這才恍然大悟。
袁世凱的晚飯,除了應酬接待之外,一般是與家裡人一起吃。特別是周末的晚上,袁世凱一定是全家聚餐。眾所周知,袁世凱洪福齊天,一妻九妾。周日的晚宴,每一位姨太太都要拿出好菜來讓大家品嘗。每人一道菜,就是10道菜。所以,菜品要比平時豐盛得多。
袁世凱是軍人出身,當大總統後,生活非常有規律。吃飯也不例外。他喜愛吃的菜,總是那麼幾樣,很少變來變去,而且擺在桌子上的位置,也從不變換。
比如,袁世凱喜愛吃清蒸鴨子。隻要到了冬天,幾乎餐餐都有這道菜。這道清蒸鴨子一上桌子,必然會擺在正中央。
袁世凱吃飯還有一個規矩,幾十年不變。那就是每次晚宴,必須要兒子們陪同。哪怕兒子們已經長大成人,也不例外。
對於兒子袁克定、袁克文等人來說,這無異於一種痛苦的折磨。因為袁世凱在吃飯時正襟危坐,從不談笑風生,而且還經常給兒子們夾菜,不吃還不樂意。
一次,袁克文陪袁世凱吃飯時,明明已經吃飽了,父親還夾來一個熱騰騰的大饅頭。袁克文又不敢拒絕。因為「老者尊者賜,少者卑者不可辭。」老者贈送的東西,少者必須要接受。不然,那就是不禮貌,是對老者的不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42148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