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前,陳桂菊老人在商場把3歲孫兒弄丟了,十年來,她幾乎沒有睡一個安穩覺,經常夢見孫兒回來。
老人也從未放棄對孫兒的尋找,她甚至離家7年尋找孫兒下落,後來終於在警方的幫助下,
被拐賣的孫兒回到了家,但老人卻質疑孫兒的身份,她再次踏上尋孫兒之路,卻發現其中另有原因。
老人是泊記鄉陳家營人,丈夫去世得早,她一手將兒子拉扯大,兒子後來進了城裡棉紡廠上班,
娶了棉紡廠的一名女子,住在了城裡。有了孩子那年,棉紡廠大規模的裁員,
兒子兒媳雙雙下崗,他們就把剛滿一歲的兒子交給老人照顧,去南方打工掙錢。
老人帶著孫兒住在鄉下,只有過年時,兒子兒媳從南方回來了,她才去城裡和他們團聚。
孫兒3歲的那年春節前夕,老人帶著孫兒到商場買東西,當時商場裡的人很多,老人在收銀台付錢的時候,孫兒不見了。
老人報了警,但那個春節,老人和兒子兒媳卻是在四處找孩子中過度的。
孩子丟後,兒子兒媳也沒心思在外打工,一直在找孩子。

因為兒媳患病,當年生孫兒時就冒著極大的生命危險,因而不敢再生了,孫兒就是他們家的獨苗。
老人想無論如何要把孫兒給找回來,於是,她拿著孩子的照片,去了好幾個省尋找。
她在外找了7年,乞討了7年,吃了7年苦,最終依然只能像叫花子一樣回到了農村。
孩子最終被找到,是因為當年拐賣孩子的那個人被抓了,他交待了當年作案的全部過程。
於是,警察就找到了當年買孩子的那家人,把已經13歲的孩子帶回到老人兒子所在那座城市。
原本是要做DNA鑒定來確定孩子身份,但兒子兒媳卻不願做,直接就把孩子領回家。
鄉下的老人是在孩子回家的第三天,才聽到孫兒回家的消息,她當即從鄉下來到城裡。
一路上,她還一直想著孫兒變成什麼樣子,她甚至還想要給孩子帶點禮物,卻發現自己身上根本沒有買禮物的錢。
老人來到兒子家中,兒媳對她很反感,孩子丟失的這些年,他們幾乎不來往。
老人拉著孩子的手,流著淚噓寒問暖,問了不少問題,甚至還問起當年是誰把他抱走的。
兒媳不斷在旁邊打岔,說一個三歲的孩子能記得什麼?
老人就說孫兒小時候記憶力可好了,什麼事兒說一遍都記得很牢靠。
兒媳婦就反駁她,兩人在一起還爭吵了起來。兒子看不過去,厲聲喝止了她們。
此後兩天,老人就住在兒子家裡,但因為她總和孫兒太黏糊,兒媳婦心裡不舒服。
實際上,老人從第一眼看到男孩開始,就懷疑他並非親孫兒,
她帶了孫兒兩年多,當年的每一幕都鐫刻在她腦海中,包括孩子的每一個神情,
但面前這個孩子與她記憶中總是有些不一樣。
當然,老人還知道,孫兒兩歲那年的冬天,她在火盆邊給孫兒洗澡,
碳粒蹦炸把孫兒背上燙起泡了,因處理不當留下一塊小疤痕。
但是,那天孩子洗完澡後,她有意看了看孩子背,卻發現沒有疤痕。
老人告訴兒子兒媳說,這孩子不是他們的兒子,兒媳當即就指責她信口開河,
甚至還說不管是不是的,這個孩子就是他們的兒子。
老人沒能理解兒媳婦這些年思兒心切的崩潰和心酸,兩人又吵了幾次,
這次兒媳婦很不客氣的把老人趕出家門,還憤怒地說,以後她別想進他們家的門,更別想再見到孫兒。
老人很傷感的回到鄉下,心裡一直揣摩著自己的親孫兒究竟在哪裡?
幾天之後,他找到當初接孩子回來的公安幹警。她撒了一個謊,
說她想當面謝謝那家人把孫兒撫養了十年,於是就打聽道了孩子的養父養母。
那是一個偏僻的鄉村,老人在一個農家小院,見到孫兒的養父養母,

一對在田裡勞作了一輩子但看起來依然貧窮的農村夫婦,
此刻正在小院內忙著篩選即將播種的種子,她同時也看到了另外一個身體瘦弱的男孩正在喂豬。
老人與他們打了招呼,同時也介紹了自己的身份,這對夫婦在短暫的驚愕之後,
連忙搬來凳子讓老人坐下,說他們以前不能生孩子,後來不知怎麼能生了,
還說不該從人販子手裡買孩子,曾想過要把孩子送還回去等諸多的話。
老人並沒有認真聽他們在說什麼,而是盯著一直在豬圈裡忙碌的孩子,
然後直截了當地說,警察從你們家帶走的孩子,不是我孫兒。
聽老人這麼一說,在豬圈裡忙碌的孩子,走到老人面前很認真的說,
幾年前他都知道自己是被人拐賣的,但這些年養父養母對他特別好,他不會離開這裡。
被警察帶走的是他的弟弟、養父養母的親兒子,之所以讓弟弟去城裡,
是因為弟弟學習成績好,需要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這個決定是他的主意。
孩子這麼說,那對農民夫婦就抹起眼淚,奶奶也哭了。奶奶最後還是尊重了孩子的意願,
臨走時,孫兒要了老人的地址,還說以後有機會就去看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42145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