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國光傳輸系統實驗獲突破
近日,烽火科技在國內首次實現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復用及空分復用的光傳輸系統實驗,傳輸容量是日常用標準單模光纖傳輸系統最大容量的五倍,可以實現一根光纖上67.5億對人(135億人)同時通話,標誌著我國在「超大容量、超長距離、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統研究領域邁向了新的台階。
2、人豬嵌合體胚胎問世:系幹細胞研究領域的里程碑
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日前在美國《細胞》雜誌上宣布,他們把人類幹細胞注入豬胚胎中,首次成功培育出人豬嵌合體胚胎,並在豬體內發育了3到4周時間。人豬嵌合體研究面臨巨大的倫理爭議,但科學家認為,這項工作最終有助在動物體內培育出可供移植的人類器官,從而解決移植器官來源嚴重不足的難題。
3、中國光伏裝機容量世界第一
記者從國家能源局獲悉,截至2016年底,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3454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7742萬千瓦,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其中,光伏電站累計裝機容量6710萬千瓦,分布式累計裝機容量1032萬千瓦。全年發電量662億千瓦時,占我國全年總發電量的1%。
4、捷克研製出新型納米電池
近日,捷克研究人員利用納米技術研製出一種新型電池,具有體積更小、效能更高、安全性更高等特點,將主要用於汽車行業及太陽能發電儲存。據介紹,新型納米電池目前已經在布拉格實驗室試生產,並將很快在卡爾維納落成的新工廠投產,新工廠有5條生產線。
5、歐洲小國電動車續航1000km
來自列支敦斯登的nanoFlowcell AG新能源汽車公司將在2017日內瓦車展上發布一款QUANT 48VOLT車型。該車型仍然搭載採用鹽水作為存儲能量的介質新型液態電解質電池。由四台電機分別驅動四個輪胎,最大功率為560kW(762PS)(4*140kW),百公里加速時間僅為2.4s,最高時速可達300km/h,續航里程超過1000km。
6、新一代藍相液晶螢幕研發成功!比Retina清晰300%
美國光學學會日前對外宣布,新一代藍相液晶技術研發成功,使這種先進技術進一步接近量產階段。據這項技術的研究團隊介紹,新一代藍相液晶技術擁有超精細顯示能力,像素密度高達1500ppi,是目前蘋果Retina螢幕的三倍。研究人員表示,新一代藍相液晶技術主要面向虛擬現實頭戴設備,目的是能夠在近距離上顯示足夠清晰、細膩的畫面。
7、國產太陽能無人機完成試飛
一架翼展40多米、表面布滿太陽能電池板的螺旋槳飛機,靜靜地停在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的機庫里。這架彩虹系列太陽能無人機已完成飛行試驗,將於今年測試臨近空間高度飛行。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無人機總工程師石文介紹,這是美國NASA系列後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無人機,性能指標和技術能力為國際前三。憑藉超高空、長航時、易保障這三大「法寶」,太陽能無人機未來有望承擔起長時間空中預警、大面積空中偵察以及災害監測、氣象觀測、通信中繼等任務。
8、再過3年 這技術就比5G還快10倍
日前,研究人員已經研發出一種太赫茲(THz)發射器,該發射器的數據傳輸速度要比5G至少快10倍,而該技術有望在2020年實現應用。為期五天的2017國際固態電路會議(ISSCC)於2月5號到9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舉行,根據安排,太赫茲發射器將會在這次電路會議上被展示,這種傳送機能夠將一個DVD上的全部內容瞬間發送完畢。
9、人工智慧診斷皮膚癌準確率達91%,未來手機當醫生不是夢
日前,史丹福大學一個聯合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個皮膚癌診斷準確率媲美人類醫生的人工智慧,相關成果刊發為了1月底《自然》雜誌的封面論文,題為《達到皮膚科醫生水平的皮膚癌篩查深度神經網絡》(Dermatologist-level classification of skin cancer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他們通過深度學習的方法,用近13萬張痣、皮疹和其他皮膚病變的圖像訓練機器識別其中的皮膚癌症狀,在與21位皮膚科醫生的診斷結果進行對比後,他們發現這個深度神經網絡的診斷準確率與人類醫生不相上下,在91%以上。
10、人工智慧還能幫納稅人少交稅,IBM的「明星」沃森做到了
科技巨頭IBM正打算讓自家的人工智慧「明星」沃森(Watson)接受新的挑戰——幫納稅人降低稅負,獲得更多退稅。日前,IBM宣布,將和H&R Block稅務諮詢公司合作,協助7萬稅務專業人員在稅務申請季里填寫1100萬人的稅務申請單。有了沃森的幫助,這家公司的業務更具競爭力。H&R Block公司CEO比爾·科布(Bill Cobb)稱,沃森的工作目標是協助稅務專業人員,幫助他們提高客戶獲得稅務退款、減少稅務負擔的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41750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