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經成功後,觀音菩薩為何唯獨對沙僧的承諾沒兌現?

唐僧團隊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完成取經送經任務,回到西天聽候封賞。唐僧加升大職正果,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加升大職正果,封為斗戰勝佛;豬八戒加升汝職正果,做凈壇使者;沙僧加升大職正果,為金身羅漢;小白龍加升汝職正果,為八部天龍馬。

豬八戒對這個封號極為不滿意,說別人都成佛,自己為何當個凈壇使者?那不就是「吃貨」嗎?如來忽悠他說:「因汝口壯身慵,食腸寬大。蓋天下四大部洲,瞻仰吾教者甚多,凡諸佛事,教汝凈壇,乃是個有受用的品級,如何不好!」我們都替豬八戒叫屈,其實,真正應該叫屈的是沙僧!唐僧師徒包括白龍馬,觀音都兌現了取經前的承諾,唯有對沙僧失信了!

我們先來看看,觀音在尋找取經團隊時,分別與他們簽定的是什麼用工合同。

唐僧就不必說了,如來早有內定。先看孫悟空。在原著第八回,觀音去長安時路經五行山,對孫悟空說:「待我到了東土大唐國尋一個取經的人來,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個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門,再修正果,如何?」直白點說,就是取經成功後,給你一個正果。什麼叫正果?神仙編制。在西天,就是佛教編制。中途唐僧幾次要攆孫悟空走,大有替觀音毀約的意思。孫悟空一怒之下,搞了一個真假美猴王風波,如來於是再次給他吃定心丸:取經成功之後,讓你坐蓮台。最終,他們都兌現了承諾,把孫悟空封為斗戰勝佛。

再看豬八戒。觀音在福陵山雲棧洞遇見他時,是這樣說的:「我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可跟他做個徒弟,往西天走一遭來,將功折罪,管教你脫離災瘴。」意思是,只要你取經成功,就可將功折罪,脫離災難。豬八戒的回答是:「願往,願往!」最後,豬八戒不僅脫離了災難,免了罪責,還當了個小官,他有何不服的?觀音招工合同上就沒寫明要給他成佛。

再看沙僧,觀音的說法又不一樣:「我今領了佛旨,上東土尋取經人。你何不入我門來,皈依善果,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經?我教飛劍不來穿你。那時節功成免罪,復你本職,心下如何?」大家看看,觀音答應沙僧「復你本職」,這可是寫進了合同條約的。沙僧的本職是什麼?捲簾大將!也就是說玉帝的貼身保鏢!但取經成功之後呢?沒有讓他返回天庭,而是留在了西天,違約!只當了一個普通羅漢,沒有官復原職,違約!捲簾大將可不是僅卷捲簾子這麼簡單,因加了大將二字,至少也是副部級待遇。大家看沙僧是如何介紹他當年風光生活的——三千功滿拜天顏,志心朝禮明華向。玉皇大帝便加升,親口封為捲簾將。南天門裡我為尊,靈霄殿前吾稱上。腰間懸掛虎頭牌,手中執定降妖杖。頭頂金盔晃日光,身披鎧甲明霞亮。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從這段描述中,可以看出:

第一,他的官位是玉帝親自封的;

第二,無論南天門還是靈霄殿,他都是最牛逼的;

第三,只有他能帶兵器上朝,並且玉帝出行、上朝他都走第一個。而金身羅漢呢,在大乘佛教中地位比較低下,還必須經過人間苦修才能成佛,或許一輩子都成不了佛。比如十八羅漢,也就是個保安角色。烏雞國國王一個凡人,如來最初想給他的官位,便是羅漢。羅漢最大的好處,可以免除輪迴之苦,而沙僧早登了仙籙,已經不需要這個福利了。捲簾大將與金身羅漢,誰高誰低,相信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

其主要原因,在於如來和她對沙僧的表現都不怎麼滿意!

1、沙僧全程只打死了一個妖怪,還是那個準備冒充他去取經的假沙僧,因為這觸及了他的底線。沙僧本事並不低,但被天庭事件嚇破膽之後,擔心妖怪都有牛逼後台,所以每次都不敢真打。

2、沙僧的人生信條就是明哲保身。孫悟空與唐僧、豬八戒發生矛盾時,他一言不發,管你東風壓到西風,還是西風壓到東風。俗話說,沒有擔當,就沒有朋友,取經走一趟,孫悟空沒把他當朋友,豬八戒也沒把他當朋友,甚至唐僧對他也頗有微詞。

3、沙僧出工不出力。不要被電視騙了,全程挑擔的都是豬八戒,他只牽了一路馬。馬也是龍馬,哪需要他牽?所以,他基本就是跟著走了一路,他的作用完全是可有可無。如果用現代企業的管理標準來衡量,他是最該被裁掉的人。

4、沙僧人生目標太低,念念不忘回歸體制。觀音在招他時,他反覆問的一句話是,取經人會不會到這裡?如果不來,是不是會誤了我的前程(但恐取經人不得到此,卻不是反誤了我的前程也)?孫悟空的人生目標就是追求自由,豬八戒的人生目標就是有個幸福家庭,而沙僧僅想回歸體制,享受體制給自己帶來的風光。俗話說,求上得中,求中得下,他只求下,所以只能得下下。

5、沙僧不與時俱進,缺乏創新精神。烏巢禪師給每個人都傳了《心經》,唐僧和孫悟空一路都在悟,最終悟透成了佛。豬八戒在高老莊及取經過程中學到了許多實踐經驗,比如孫悟空被紅孩兒三昧真火差點燒死時,他知道推胸還魂;路過通天河不知水的深淺,他知道扔個石子聽聲響;馬在冰上走,他提議用布把馬蹄包上……而沙僧既無官場生存智慧,亦無生活實踐經驗,扔出體制外,只有死路一條。

蝸牛老領導有一段經典名言:再惡毒的地主也需要能幹活的長工。我們需要聰明的人,不需要耍小聰明的人。

所以,領導最喜歡的是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的人。用這個標準來量沙僧:他不想幹事,不能幹事,亦幹不成事。沒有大追求,只想在體制內混日子。所以,任何一個領導都不會用他。

再從事業合作的角度來看:唐僧本事不大,但人脈關係廣,可合作;孫悟空脾氣直,難管,但本事大,可講清規則合作;豬八戒有小毛病,但從頭可以看到肛門,為人簡單,可有限合作。

唯一沙僧,看不透、摸不清、不願幹事,拒絕合作!沙僧並非一開始就是這樣,他曾經也是熱血有為青年,不然也不會被玉帝青睞,挑選為貼身持衛,但就在那場宮廷鬥爭中,讓他倍受打擊,徹底轉了性,從此,他的人生就開始消極對待。其實,機關工作本來就是複雜的,你乾得好,有人要說壞話;你乾得不好,依然有人要說壞話,與其這樣,你不如好好乾,至少可以用成績堵住別人的嘴。但你破罐子破摔,正好坐實了別人的壞話,你的人生就再難啟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3766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