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牛津詞典》將年度詞匯授予了一個Emoji表情:笑cry。《牛津詞典》的年度詞匯代表的是該年英語語言出現的最大趨勢或變化,評選出(笑cry)作出年度詞匯是因為《牛津詞典》與輸入法開發商SwiftKey合作,在全球用戶的輸入習慣中發現這個表情被人們在社交網絡中最廣泛使用,僅在Twitter上,該表情就被使用了65億次。
時隔一年,一個中國出海創業團隊Kika輸入法也發布了一份全球用戶的Emoji使用大數據報告
仍然穩居全球最受歡迎的Emoji表情之首。
這份《Kika輸入法全球用戶Emoji使用行為大數據報告》對不同國家移動網際網路用戶的Emoji使用行為進行了研究,數據來自於Kika輸入法全世界140個國家、超過2億用戶的輸入習慣。這份報告顯示,全球用戶在Emoji表情的使用上主要有以下特徵:
全球最受歡迎的10個Emoji表情分別是
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使用Emoji而不是文字傳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周一上班時表情發送量最多,周末人們更願意表達愛慕之情:
法國人最常用的10個Emoji表情中有9個是傳達愛意的;
美國人對LGBT類表情的使用頻率最高,美國人發送的
類女同性戀表情占全球發送總量的6.8%,
類男同性戀表情占全球發送總量的11%;
Kika輸入法全球用戶最常用的App分別是: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Instagram、Chrome和Facebook,其中只有Chrome瀏覽器是非社交類App;
另外,Clash of Clans(部落沖突)是人們最常使用輸入法的游戲。這份報告還結合了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對不同國家用戶使用Emoji表情的差異進行了研究。
霍夫斯泰德文化維度理論(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是荷蘭心理學家吉爾特·霍夫斯泰德提出的用來衡量不同國家文化差異的一個框架。他認為文化是在一個環境下人們共同擁有的心理程序,能將一群人與其他人區分開來。通過研究,他將不同文化間的差異歸納為權力距離指數、個人主義、不確定性規避指數、男性化、長期導向和放任與約束六個基本的文化價值觀維度。
權力距離指數指在家庭、公司、社區等組織機構中地位較低的成員對於權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這份數據顯示權力距離較大國家(墨西哥、馬來西亞、伊拉克、沙烏地阿拉伯、印度尼西亞等)的用戶更愛用Emoji表達負面情緒,權利距離較小的國家(西班牙、義大利、澳大利亞、英國等)用戶則不喜歡使用負面Emoji。
個人主義指與集體主義相對,指個人融入集體的程度,這份數據顯示個人主義較強國家的用戶(法國、澳大利亞、匈牙利等)喜歡用Emoji表達正面情緒,而負面情緒使用較少; 與之相反的,集體主義較強的國家如牙買加、伊拉克、墨西哥等,用戶不太喜歡表達正面情緒。
不確定性規避指數指社會能在多大程度上容忍不確定性,數據顯示高不確定性規避指數國家的用戶不太通過Emoji表 達正面情緒,他們更多地表達憤怒,但是其它負面情緒(如傷心、緊張)的表達則和其它國家沒有明顯區別。 墨西哥、葡萄牙、秘魯、智利、阿根廷、伊拉克、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家符合上述情況。這項指數較低的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英國等則多表達正面情緒少表達憤怒。
長期導向國家(社會更重視未來回報)的用戶更喜歡用Emoji表達正面情緒,而較少地表達傷心、憤怒等負面 情緒。比如有法國、保加利亞、匈牙利。非長期導向的國家(社會更重視過去和當下的美德,比如尊重傳統、 履行社會義務)則與之相反,包括阿根廷、以色列、沙烏地阿拉伯、智利、墨西哥、伊朗和哥倫比亞等。
沒想到笑哭還是贏啦!!
不知道大家最常用的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36930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