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發現,秦始皇陵內有各類隨葬動物數千件,是目前發現動物種類最多的中國帝皇陵。
據陸媒報導,經過初步統計,秦始皇陵出土的各類動物以馬的數量最多,包括兵馬俑一、二、三號坑出土的陶馬、銅車馬坑出土的銅馬以及馬廄坑出土的馬骨三大類。其次數量較多的是珍禽異獸及水禽,以及出土後大量尚待鑒定的動物骨骼。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研究員武麗娜說,秦始皇陵出土種類豐富的動物,包括真實動物隨葬和以陶、銅模擬的動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人在日常生活中積累經驗,逐漸掌握了各類動物的習性,並學會了馴養與利用。
研究認為,古人重視死後的地下世界,講究事死如事生。古代人喪葬理念多有陪葬動物的習俗,古代埃及也有木乃伊貓、狗、鱷魚等出土。古代中國帝王的地下世界裡自然缺不了用於食用或娛樂的〝動物世界〞。
秦始皇兵馬俑(網絡圖片)
考古證實,秦代對動物的利用至少達到12種。馬是一種戰略資源,因此佔有特別地位;鹿、麂是野生動物,是用於狩獵;魚鱉、雞羊屬於可食用動物;蚌貝等屬於裝飾品;天鵝、鶴等禽類動物則較為罕見。
秦始皇兵馬俑(網絡圖片)
武麗娜表示,珍禽異獸坑曾出土鹿、麂類食草動物,及一些雜食動物;水禽坑共計出土青銅禽46件,其中鶴6件、天鵝20件,其餘為鴻雁等禽類;上焦村秦墓則出土有蚌貝飾件、羊骨、雞骨,陵北部分陪葬墓出土有珍珠;陵園外城北側一號大型陪葬坑出土10餘種禽、獸、魚鱉的殘骨等。
秦始皇陵(網絡圖片)
秦始皇陵博物院總工程師周鐵日前表示,在秦始皇陵園內發現大大小小的陪葬坑400餘座,在周邊又發現了幾十座小型墓葬和陪葬坑,內有大量的盔甲、胄等,且都為石制。
資料顯示,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位皇帝陵,即始皇帝的陵寢,位於中國陝西省西安以東31公里臨潼區的驪山,本稱麗山園,建於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至今已有2000多年。
秦始皇陵出土的四匹銅馬和一架銅馬車。當時的馬蒙古馬,相較於現代常見的龍馬體型較小。(網絡圖片)
秦始皇畫像。(新唐人提供)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無比偉大的皇帝,他在其近五十年的人生中,卻做了如下震古爍今之事:統一了天下;確定〝皇帝〞稱號;廢封國,實行郡縣制;採取三公九卿制;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法令;使車同軌、道同距;修建長城;修建靈渠;修建阿房宮;留下了世界奇蹟驪山陵墓⋯⋯。
秦始皇兵馬俑(網絡圖片)
秦始皇陵(網絡圖片)
相關視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