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本來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調料品,但是有關味精的一些傳言使人們對味精望而卻步。今天小編就讓大家真正地了解味精,其實它們沒那麼可怕!
味精的成分
味精里主要的化學成分是谷氨酸鈉。
谷氨酸是一種胺基酸,鈉則是一種電解質,兩者都是人體中本來就有的成分,各種蛋白質中一般都含有谷氨酸,被水解釋放出來就會形成谷氨酸鈉,醬油也含有它。
闢謠:味精加熱會致癌?
研究表明,以0.2%的味精及2%的食鹽水溶液,115℃加熱3h,生成無鮮味的焦谷氨酸鈉僅為0.014%;谷氨酸鈉在200°C以上發生熱解反應生成焦谷氨酸鈉,對人體無害,沒有鮮味,可能對大腦記憶和認知有益。
味精使人抑鬱、掉發?
研究表明,很高劑量的味精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產生損害,如發表在life Sciences 雜誌的一個研究表明,皮下注射大劑量味精(4g/kg bw)會引起新生大鼠抑鬱和焦慮樣行為的發展,但這個劑量換算至人體(60kg)要240g味精。膳食攝入量的味精(包括遊離的和結合的谷氨酸)對血漿水平的影響很小,如攝入150mg/kg bw谷氨酸鈉,成人僅可檢測到血漿谷氨酸水平輕微升高;膳食攝入量的味精也不會損害人體各器官。
食用味精注意點
其實只要合理進食味精,它對身體都是無害的。即使是在食品安全方面非常保守的歐盟,也把味精列為最安全的一類。但在食用味精時也應注意以下幾點:
1、血壓高的人不要多吃味精 。
越是血壓高的人,味覺越不敏感,越是要求味道的濃重,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建議血壓高的人不要多吃味精。
2、攝入量不超過7.5克就對身體無害。分娩3個月內的母親和嬰幼兒所食的菜肴不宜加入過量味精。因為味精中的谷氨酸鈉通過乳汁或食物進入嬰兒體內會與嬰幼兒血液中的鋅發生特異性結合,生成不被機體吸收利用的谷氨酸隨尿排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33413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