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那麼多的頭髮被收購去,真的是做成醬油了嗎

(ಠ ಠ)| 2016-11-01| 檢舉

小時候,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摩托車到處在理髮店周轉,收購各種頭髮。

記得那時候,阿姨對我說,頭髮被收去做成醬油了。她還說,做醬油的池子邊,經常有瘌蛤蟆出沒。她的這句話,讓我到如今都無法忘記,心中瑟然。

那麼頭髮真的做成醬油了嗎?

專家解釋:

頭髮和動物毛髮可以提煉出動物性蛋白液,也叫胺基酸態氮,用這種物質可以做醬油。很多小地方都用這個加工醬油,成本比發酵出來要低很多。中國公布第三批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黑名單」,其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包括:廢棄食用油脂、工業用礦物油、工業明膠、工業酒精、敵敵畏、毛髮水、工業用乙酸;在食品加工過程中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滑石粉、硫酸亞鐵。毛髮水就在第三批「黑名單」當中。

國家對於醬油等調料品中的胺基酸含量有著嚴格的規定,這些胺基酸本應該通過豆製品、糧食作物等發酵來生成,從中提取植物蛋白 ,但一些黑心老闆為了讓調料中胺基酸的含量達標,就利用頭髮加工出來的廉價胺基酸配製。「很多造假者從頭髮裡面提取動物蛋白製作醬油,但操作不當的話可能產生致癌物質。」

這麼說,頭髮是禁止作為生產醬油的食品的原材料的。

那麼,它到底被用到哪裡去了呢?

「安徽太和縣的農民幫助中國成為世界最大頭髮製品出口國。」這是法新社在8月14日,對安徽太和縣的評價。目前,太和縣擁有400多家頭髮加工公司,產品銷往全球各地。當地人把頭髮稱為「黑金」。

據當地的村民介紹,太和毛髮產業在清朝時就已經存在,民國時開始興盛,上世紀80年代,馬集及周邊的村民開始了大規模地收購毛髮,但當時收購的主要對象是馬尾和豬鬃。90年代後,由於受河南許昌和青島等地人發加工業的影響,太和縣的頭髮產業火了起來,農民們在閑時,大多挑起扁擔走街串巷收購毛髮。

太和縣擁有400多家加工頭髮的公司,產品包括捲髮發片、假髮,以及其他將被美國人、歐洲人或非洲人戴到頭上的產品。

據世貿組織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2012年中國出口的羽毛製品、假花和假髮等商品約佔全球出口總量的75%。看似不起眼的頭髮市場、作坊和工廠散落在太和縣的玉米地旁。但據當地政府統計,2012年這一產業出口創收8800萬美元,幾乎占該縣出口總額的一半。

毛髮在化工領域裡用途廣泛,這些碎頭髮一經投入化工生產,其附加值完全超乎普通人的想像。頭髮是一種角質蛋白物質,經化學處理即用高度濃鹽酸進行水解後,可以分解出28種胺基酸,可以生產出大量的動物營養液和飼料添加劑。

因此,短髮基本被用作生產各種化工原料。

至於,長發,越長的越貴,品相越好的越貴,被製作成假髮等產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3244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