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覺得你不吃豬肉、牛肉,
只吃海鮮,
能夠更慈悲?
那麼你就錯了。
最新一期《新科學家》雜誌文章探討了西澳柏斯柯廷大學的一項發現。大學專家耗時18個月記錄了澳大利亞西部黑德蘭港沿海水域中的魚類的聲音。

新聞來源: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106331-fish-recorded-singing-dawn-chorus-on-reefs-just-like-birds/?utm_campaign=Echobox&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Facebook#link_time=1474553448
這些既像呼嚕聲,又像蜂鳴的聲音在魚類的不同行為中起著重要作用,包括繁殖,喂食,以及領地之爭。基本上,魚類就是這樣與彼此交流。夜間捕食的魚類利用叫聲使魚群在捕食過程中行動一致,而日間活動的魚類則利用聲音來保衛領地。科學家認為他們的聲音與鳥的叫聲類似。

柯廷大學專家羅伯特·麥考利如是說:
30年來,我一直在聆聽魚類的叫聲和吐泡泡的聲音,這些多變的聲音到現在依然讓我著迷,我們才剛剛開始認知其中的複雜性,對於海底的聲音環境,我們現在只有一個十分粗淺的概念。
我們對於海洋還有很多尚未了解的部分,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都是具有知覺的生物,他們能夠感覺到痛苦。再者,他們也能與小貓,小狗等其他動物一樣感覺到快樂。

若魚類具有知覺這一事實還不足以讓我們不吃魚,那麼捕魚業導致物種銳減一定可以讓你下決心。一份來自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和倫敦動物協會的報告顯示,在1970和2012年間,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的數量減少了49%,而過度捕撈是元兇。

新聞來源:http://mashable.com/2015/09/16/marine-population-halved-since-1970/?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utm_source=newsletter&utm_cid=mash-prod-email-topstories&utm_emailalert=daily#LUrtUF245kq0
▼▼▼
不論是讓動物免於傷害折磨,
還是保護我們的海洋不至於捕撈過度,
你都可以將魚類撤下餐盤,
拒絕支持殘忍又具毀滅性的捕魚業。

想要向富有同情心的素食轉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3235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