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接到舉報,在一間廢棄的房屋內找到大量「軟黃金」。。。價值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開普敦警方接到一個舉報電話,稱在一廢棄房屋傳來陣陣腥臭味,並且有不少人在那裡進進出出,行為異常,警方立即召集警力前往。

在警方的強硬態度下,終於進入到了這座廢棄房屋,一開門一股濃重的腥臭味迎面撲來,房間的地面堆滿了塑料袋,裡面的東西正在往外面滲水……

不用多說,腥臭味就是從這些袋子裡面冒出來的。

警方正帶著口罩手套,將一個個塑料袋清理出來。

滿滿一屋子,也不知道要清理到什麼時候去……

塑料帶一直清理到了房屋後院,院子的一角都堆積了不少。

清理到差不多的時候,警方突然想起被看押在門外的人,他們神情各異,很是緊張的樣子……

警方上前審問,他們才交代這些都是他們的「生活來源」,塑料袋裡面都是野生鮑魚!

這些鮑魚有的被製成干品,有的是塑料袋裡面冰凍了起來。

野生鮑魚價格昂貴,利潤大。

這麼多的數量,不知道價值多少!

野生鮑魚的食用價值高,導致近年來數量急劇下降!

現在各國都在禁止走私野生鮑魚。

但是越是禁止,市場需求越是大,走私野生鮑魚的行為更是層出不窮!

而價格越來越高,有錢人更加追捧,窮人們也奢望一嘗滋味,這就造成了野生鮑魚需求和價格更加上漲,惡性循環不斷!

世界盡頭de頂級野生黑鮑魚(圖解)

塔斯馬尼亞州位於澳大利亞大陸南方,由許多島嶼構成,是澳大利亞最小的州,更有「世界盡頭」之稱。塔斯馬尼亞已經是澳大利亞漁業、畜牧業和農業的支柱,龍蝦、海參和皇帝蟹的產量占澳大利亞漁業產量的3/4,該國的鮑魚生產基地也主要集中於此。

鮑魚對生活環境要求很高:海水要冷、鹽分要高、水流要急、水質要清,且還要背風、背流的岩礁區,才有足夠多的海藻供應,鮑魚才夠肥。雖然世界各地都有鮑魚,但品質好的鮑魚都生長於南緯40°和北緯44°附近。位於這個緯度的澳大利亞正是擁有這些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才孕育了澳洲鮮美多汁的野生鮑魚。

在塔斯馬尼亞隨處可見公開發放的捕撈手冊,裡面注有鮑魚等海產品的圖形,可以捕撈的合法尺寸以及每次可捕撈的數量等信息。此外,出海漁船上及漁民身上還配備一把特殊的「尺子」,採獲鮑魚前必須用它測量是否達到法定捕撈標準。發現超過規定限量捕撈或無照捕撈者,將進行嚴厲懲罰,輕者罰款,重者沒收所得、扣押漁船、吊銷執照,甚至可能坐牢10—20年。

澳大利亞野生鮑魚生長緩慢,它靠啃食海底的海藻為生,這與牛在草圍場覓食的過程大致相同,大約需要8年時間,澳洲野生鮑魚才能長到約1公斤大小。澳大利亞每年野生鮑魚收成約4600噸。由於野生活鮑依附在水底礁石生活,只依靠人徒手潛進水裡逐個捕捉,極為困難。在澳洲,勇敢的潛水員必須潛入20米以下寒冷的澳大利亞南部海域,才能捕撈到珍貴的鮑魚。

澳洲,鮮鮑被打撈上來之後直到送到我們的餐桌上,期間需要經過多道高科技處理的步驟,才能令它們長途跋涉之後仍舊如此鮮美。鮑魚捕上來之後,先要放入按照海水比例配置好的人工海水中靜養,這樣是為了令鮑魚適應較低的水壓。

三天之後,它適合了新環境,同時也將體內的雜質排泄乾淨,鮑魚專家便開始分配這些鮑魚將來的去向——身強體壯的可做鮮鮑運輸出國;次一等強壯的就馬上處理做成冰鮮鮑魚;最普通的就是賣做罐頭鮑魚了。

鮑魚肉主要以結締組織膠原蛋白為主,稍微煮一下就很有嚼勁,煮到膠原蛋白的變性溫度(約50-55℃)時會很堅韌,久煮後則變柔韌。因此鮑魚必須用長時間溫和的火候加熱,超過50℃會使肉質嚴重變韌,膠原蛋白收縮且組織變得十分結實,這時再繼續燉煮還是能讓膠原蛋白分解成膠質,使肉質變得柔軟滑潤。

而澳洲野生黑邊鮑生長在水域較為安靜的地方,所以活動量少,肌肉的鮮味密度低,可塑性便較其他生活在湍急水流區域的鮑魚要強一些。無論是切成薄片,或切成條、成粒都很適合,而且也可炒、可炸、可煮,絕對令廚師有大大的發揮餘地。

鮑魚因它豐富的營養價值而得名——高蛋白,對身體有益的脂肪酸。食用鮑魚能明目,減緩感冒,加速血液循環。

蔡瀾在《蔡瀾食材字典》里說過:「最高級的壽司店只取頂上圓圓那部分,取出鮑魚肝,擠汁淋上,吃完之後剩下的膽汁,加燙熱的清酒,再喝之,老饕才懂。鮑魚有條綠油油的肝,最滋陰補腎,日本人當刺身吃,吃整個鮑魚如果沒有了肝,就不付錢了。」

澳洲人的吃法通常是鮑魚切片燒烤,或整個鮑魚拿去BBQ。

在澳大利亞的餐館裡,很容易就能吃到袋鼠肉、鱷魚肉、鴯鶓肉等「澳洲特產」,而鮑魚卻難覓蹤影,原因之一是澳大利亞人不太會「做」鮑魚。

他們最常見的烹調方法就是連外殼一起燒烤,然後澆上些許檸檬汁。由於火候的問題,吃起來總感覺像吃橡皮筋。近年來,隨著中國人將華夏飲食文化帶到澳大利亞,去唐人街吃「紅燒鮑魚」和「鮑魚火鍋」逐漸在當地人中流行開來。

首先要將鮮鮑魚加工成干鮑魚,在經過晾曬、鹽漬、水煮、烘乾、吊曬等一系列複雜的工序後,一隻1500克的鮮鮑魚就縮水成250克左右的干鮑魚。

中國飲食文化歷經幾千年的錘鍊,對鮑魚的烹制已經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紅燒乾鮑便是典型代表之一。

澳大利亞人對此深為不解,更沒有耐心花幾個小時用老母雞、火腿、乾貝、魚翅等數十種材料來「煨」鮑魚。然而,紅燒乾鮑的美味的確是鮮鮑魚所無法比擬的。

吃火鍋時,店家先端上清水湯料鍋底,巴掌大的鮑魚已被切成極薄且透明的魚片。待湯沸騰後,將魚片往湯里飛快地一汆撈起,略蘸青芥末,立刻送進嘴裡。脆而有彈性的鮑魚在舌尖蹦達,濃鮮便在齒頰、喉頭、胃袋裡泛濫開來。

最精彩的是湯,其實就是涮鮑魚的水,此時已呈乳白色,一口灌下,其時自覺人間已沒別的留戀。由於少了人工添加佐料的「干擾」,此種做法最大限度地體現了鮑魚的鮮嫩和肥美。

http://www.kaixin001.com/home/?uid=57051157&t=132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2497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