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雜的態度將決定你的未來
「我可不是為了打雜才進這家公司的……」
大部分的20幾歲年輕員工一定經常在心裡這麼抱怨。
其實我也不例外。整理廣播節目播報室的資料、準備氣象報告的稿子、報紙剪報、處理觀眾寄來的抗議或抱怨信……。比起拿著麥克風說話,新進播報員必須花更多時間處理這些雜事。
當時還不成熟的我,在做這些雜事時總是擺著一張臭臉,直到有一天,一位年長的導播看不下去,便這樣勸我:「我們導播只要看新人打雜時的態度,就能看出他的未來。」
對於菜鳥助理導播來說,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訂便當。這些便當是為了給藝人或工作人員在錄影的空檔食用的。訂便當可說是雜事中的雜事吧。
但據說只要看新人訂便當的方法,就能看出他將來是否能成為一名成功的導播。而且在導播的世界裡,這是人盡皆知的常識。
站在導播的立場,為了讓參加節目的藝人和工作人員能愉快地工作,當然希望訂的便當越高級越好。然而在製作費中便當所佔的預算有限,這時就要看新人助理導播的本事了。
今天的攝影是在比較不花體力的棚內,還是消耗體力的戶外;錄影時間是長是短;天氣如何;氣溫、濕度各是多少……。心思縝密的新人會以各種狀況來細心判斷當天藝人和工作人員的胃口,再訂購便當。這種準備錄影便當的能力,其實就是未來當上導播後製作節目的能力。一個無法推敲別人心思的人,又如何能製作出打動觀眾的節目呢?更別提那些不想做雜事,無心好好接待藝人和工作人員的助理導播,又怎能期盼他們會有將來?
聽了老鳥導播這麼說,讓我打從心裡反省,並且認真去思考菜鳥播報員的雜務中,有沒有什麼能為節目盡一份心力的地方。於是我試著將氣象預報的稿子依重要程度以顏色做區分、觀眾寄來的抗議或抱怨信中如果有什麼至理名言,我就將它寫成標語貼在牆壁上……,努力地讓每天的雜務不要流於例行公事。
試著這麼做之後,我深深領悟到,即使只是打雜,如果認真動腦設定目標去做,就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並且能從中得到趣味。打雜之所以令人感覺無聊,是因為把它當成例行公事,做的時候不用大腦,只會以一成不變的方式去完成。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項作業是完全不需要改善的。只要你願意運用智慧,即使是雜事,也一定有讓你發揮的餘地。重點是必須用腦,並擁有強烈的企圖心,願意試著憑一己之力做出一些成果。一直到現在,我都很感謝當初那些雜事,是它們教會了我如此重要的道裡。
只有你自己以為沒有穿幫!
30幾歲的主管能夠看穿20多歲下屬所說的謊
我在30幾歲時,曾有一段時間跑去擔任國會議員的第一祕書。我的身分除了是議員的下屬外,同時也擔任私設祕書的主管。那時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當主管,也因此有了這樣的發現:其實30幾歲的主管一眼就能看穿20幾歲下屬的謊言。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自己在20幾歲時也撒過同樣的謊啊!我們深知這些年輕人會撒什麼樣的謊,也清楚他們說謊時的心態,所以能立刻瞭然於心。
例如有一天,位於永田町的辦公室裡有這樣一段對話。
吉田:「要交給黨本部的文件還沒準備好嗎?」
下屬:「因為經產省那邊(註:政府機構「經濟產業省」的簡稱)的資料還沒來……」
或許這名下屬自認成功地矇混過去了,但其實他騙不了30多歲的主管。因為根據我們自己的經驗,在20幾歲時,當分內工作沒處理好,我們常會將責任推卸給公司外部的人。此外,回答時不具體指出是「經產省的某某」而是以「經產省那邊」帶過,讓人立刻就能感覺是20幾歲年輕人撒的謊,非常可疑……。還有,一句話不說完整,語尾僅以「因為還沒來……」含糊結束,也是20幾歲的人常見的說謊方式。綜合以上種種,主管心裡是越來越懷疑,再一看下屬的表情,這下完全可以當成現行犯當場逮捕了!所以說你撒的謊早就被主管看穿了。
出了社會之後,我們會從20幾歲到30、40歲……,一步一步成長,然而成長的速度並非維持一定的步調。30幾歲與40幾歲的差別不會太大,但20幾歲與30幾歲之間卻有著決定性的差異。20幾歲時剛離開校園步入社會,而30幾歲時已經累積一定的工作經驗了,所以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理所當然會有很大的差距。
這是我自己反省後得出的結論:在30歲以前,即使失敗,也最好不要試圖隱瞞。其實主管就算發現你在說謊,若缺乏確鑿證據,他也不會責備你。就因為如此,我在20幾歲時總以為自己成功矇混過關,卻不知主管心裡早已對你的評價大打折扣。日積月累下來,就演變成對你的不信任和厭惡。與其這樣,還不如出錯時當場被罵還來得好一點。即使當時主管很生你的氣,也不至於嚴重影響日後對你的評價。
當下屬犯錯讓主管生氣時,如果下屬能盡快道歉,或是保證找出方法不再犯相同的錯誤,那麼主管就沒有繼續生氣的必要,怒氣自然也就平息了。而這也能讓主管與下屬對彼此的信賴更加深厚。
然而若下屬說謊試圖隱瞞自己所犯的錯,讓主管無法當場發作,他的怒氣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如果是以後再也不會再見面的人,那麼說個謊應急倒也無礙;但主管與下屬的關係是長遠的,所以這麼做很明顯的只會對自己不利。
一旦犯了錯,最好的做法就是趕快被罵一罵,然後調整心態想辦法挽回。
對人際關係要盡量遲鈍
這樣你就能減少許多無謂的煩惱
在小泉純一郎擔任內閣時期,曾經流行過「遲鈍力」這個詞。當時小泉首相不顧自民黨內部的反對聲浪,強行推行郵政私有化,獲得歷史性的勝利。「遲鈍力」這個詞之所以會流行,據說是鼓勵大家學習小泉首相那般,對人際關係遲鈍些。
當時我的工作正好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小泉首相,在我看來他其實並不遲鈍,反而正因為能夠敏銳地抓住人民動向,才能做出符合社會大眾期望的決策。
但是我很希望步入社會的20幾歲的年輕人在人際關係方面真的要遲鈍一些。你不必像小泉前首相那樣具備高難度的「遲鈍力」,就是明明很敏銳,卻裝出一副遲鈍的樣子。你只需要單純的遲鈍、不要感受太多即可。不管30、40、50歲,若你想要在漫長的上班族生涯中,都不會患得憂鬱症或有適應不良的問題,每天還能吃好睡飽,那麼選擇對人際關係遲鈍是最有效的方法。
在學生時期,我們可以選擇只與合得來的人密切往來,但開始工作後就由不得你了。不管你喜不喜歡這個人,或是對這個人根本沒什麼興趣,只要身處相同部門,你就不得不與他打交道。
遇到這種狀況時,大部分的社會新鮮人會煩惱於該如何與不喜歡的人相處,試圖解決這個窘境。然而想與個性不合的人和平共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只能慢慢累積經驗,花個好幾年,甚至幾十年來摸索出處理人際的手腕。
事實上,雖然我現在已經40好幾,但仍會對如何與不喜歡的人相處這點沒什麼自信。所以如果你想在20幾歲就想出解決之道,幾乎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與其將心思花費在這種問題上,倒不如只要遇到你不喜歡的人,盡量避開就是了。這個作法雖然消極,但對於20幾歲還年輕的你來說,卻是最切合實際的忠告。
我希望20幾歲的你,能夠首先試著努力經營你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人之間的關係。職場上一定會有你喜歡和討厭的同事,但大多數還是你既不喜歡也不討厭的人。所以在30歲之前,要努力讓自己能夠在面對這些人時適度保持遲鈍,不須耗費太多精神與心力,在意他們的一舉一動。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首先要學習的就是懂得說漂亮的場面話。所謂的場面話,就是為了讓事情能順利進行而稱讚對方的好話。重點是,你不用發自內心去說這些話。
一定有許多20幾歲的年輕人會質疑,稱讚人時若不發自內心是不對的。的確,如果是在大家真誠相交的學生時代,確實是不應說這些場面話。但都進入社會了,每每與那些並非交心之人溝通時還要掏心挖肺的話,你的心靈一定會負荷不了。
場面話是保護心靈的重要溝通手段。所以在職場上希望你能適時說些圓滑的場面話,如此一來即使表現得有點遲鈍,也不至於對工作造成不好的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2010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