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山海經》,你也不一定了解的異獸
去年國內上映了兩部國產動畫電影,口碑非常好,一部是《大聖歸來》,另一部是《捉妖記》。兩部電影都是天馬行空的幻想類作品,不管是長著六隻手腳的可愛小妖王「胡巴」,還是與大聖作戰的反派妖怪大妖蟲「混沌」,都是根據古代奇書《山海經》中記載的神異怪獸再創造出來的。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保存神話最多的書,很多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都出自這裡,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女媧補天。全文一共只有三萬餘字,分為18篇(包括《山經》5篇、《海經》13篇),其內容卻是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其中最令人神往、津津樂道的就是書中記載的奇異怪獸。
這些異獸讓我們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古人們對一些未知事物的理解和想像,同時這些長相奇特的異獸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了無限遐想。來自中央美術學院的劉力文揣摩前人的創作加上自己的理解,將《山海經》中部分神異怪獸描繪成冊,名為《山海獸》。以下為《山海獸》圖集的其中九幅作品。
九尾狐
「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鐘山神
「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舉父
「西次三經之首,曰崇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舉父。」
猙
「章莪之山,無草木,多瑤、碧。所為甚怪。有獸焉,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其名曰猙。」
蠱雕
「鹿吳之山,上無草木,多金石。澤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於滂水。水有獸焉,名曰蠱雕,
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狸力
「櫃山,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
讙
「翼望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奪百聲,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癉。」
帝江
「天山,有神焉,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為帝江也。」
矔疏
「求如山又北三百里,曰帶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獸焉,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其名曰矔疏,可以辟火。」
難以想像在那個年代古人的想像力和思維是多麼的奔放自由、天馬行空。從現在來看,《山海經》依然是不可複製的,也是難以超越的,這種不受束縛的思維使得後世的人迷戀《山海經》並且迫切地從這些奇妙的故事中挖掘資源。也難怪幼年的魯迅將繪圖《山海經》當作寶貝,並為此赦免了長媽媽害死隱鼠的過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1838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