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鬼子帽子後為什麼有2片屁帘子,真的為了防禦中國的大刀?
2016-06-07 10:11
常看抗日電影的人都知道,日本鬼子的標配是老三樣:三八大蓋兒、膏藥旗,還有就是帽子後的屁帘子。尤其是帽子後的屁帘子,是日本陸軍獨特的裝備,別的國家都沒有。
那麼,日本陸軍為什麼要在帽子後邊裝上這屁帘子似的兩塊布呢?
有人就分析說,日本人相信被人砍了脖子,死後會下地獄不能超生,所以,日本人自殺都是剖腹而沒有抹脖子的。七七事變後,中國軍隊出現了大刀隊,讓鬼子很害怕,為了防止大刀的砍頭,就弄出這麼個帶屁簾的戰鬥帽,是為了防大刀。
仔細想想,這種結論真的不靠譜,畢竟,這幾塊布,肯定抵擋不住大刀的砍殺的。
還有的說為了測風向,其實也是胡亂的猜測,各國軍隊都需要測風向,也沒有見過那隻國家採取日本的方式。
其實,這種屁帘子,學名叫「軍帽垂布」。垂布的用途很直接,就是為了防曬、防蚊蟲。
垂布起源於法國駐北非軍隊,在沙漠地區對防止陽光灼傷後頸,並可防蚊蟲叮咬。類似中國南方、緬柬越和東南亞等地區處於亞熱帶,氣候濕熱蚊蟲滋生疫病流行,通常在這些地區作戰的士兵因蚊蟲叮咬死於熱帶疾病的減員甚至要大於作戰中的傷亡,在軍帽上加上布片後在行軍時,這些布片隨行進而扇動可以驅趕蚊蟲。就是人靜止不動也可有效防止蚊蟲的叮咬。再一個作用應該是防曬,這點和當年駐非洲的法國外籍僱傭軍軍帽後面所帶的遮陽布作用是一樣的。
近代日軍是明治時期組建的,最早採用法軍的訓練方法和服裝樣式,「帽垂布"就是採用法軍軍帽的的樣式。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傳統文化和西方相結合,加上崇尚武士道,也就衍生出了帶有帽垂結構的軍帽。日本軍隊最早配發"帽垂布"是在明治三十二年也就是1899年,當年7月7日天皇頒布敕令,給占領台灣的日軍配發「軍帽垂布」,即在軍帽後增加三塊垂布,用於遮陽防暑降溫。
此後,日軍的部分部隊中也配發了「軍帽垂布」,在一九OO年參加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日軍中就有穿咔嘰布軍服、帶"帽垂"的,日俄戰爭中也有使用。
日軍「軍帽垂布」廣泛使用則是在全面侵華後。日軍於1938年6月1日制定陸軍略帽,又稱戰鬥帽,並正式配發「略帽垂布」。日本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艦艇官兵也先後配戴,日本警防團也採用戰鬥帽。1940年戰鬥帽成為日本國民服,戰時日本的官員、教師,乃至全體國民都戴戰鬥帽,戰鬥帽加上後邊的「帽垂」就成為了標準日本鬼子的形象。
轉載須徵得本頭條號作者同意,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歷史 陸軍 日本 投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