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最新的六種表情符號耗時一年多才設計完成,如果在台灣設計師早就被老闆fire了吧

當全球的Facebook用戶都已經開始使用全新的表情符號時,Facebook首席設計師揭露了背後漫長且精密的過程。開發重點朝著「使用者需要什麼表情符號」和「使用者可以如何輸入」兩個問題著手,開始超過一年的研發。

p.s: 原文作者為Geoff Teehan,是現任Facebook產品設計總監,主導本次新型表情符號的開發。

2009年FB開始推出「讚」這個功能後,

引起熱烈迴響,

因為這個按鈕簡單又省事,

就算你不知道要對朋友的動態說些什麼,

但點讚還是能讓對方知道「你聽見他們的聲音」了。

按讚的功能,

甚至到後來成為一堆人(尤其是小屁孩)衡量自己受不受歡迎的一項重要評判標準,

動不動就要發照騙或一些假掰文來騙讚,

甚至出現像是什麼「點讚我就私妳一件秘密...」之類的東西,

好像讚數不夠會死一樣XDD

啊,離題了,

其實FB也有在蒐集廣大使用者的意見,

於是在幾年前,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就召集了幾個人組成團隊,

審慎研究如何讓讚有更多表達方式。

但這個改變並不容易,

畢竟,讚這個按鈕已經被使用者使用了好幾年,也習慣了!

要做出改變,需要納入很多的考量,

否則一不小心,可能會造成使用者的負擔,

嚴重的話甚至可能逼退使用者繼續用臉書......

所以設計者必須要縝密策劃,

讓這個改變像是很自然的進化,不會引響任何平台上的使用者。

更重要的是,FB不是只有一個國家在使用,

全球有上百個國家,只要有網路,都能使用它,

所以不是妳想改,幾天就能修改完成並且上線的。

這是現在的表情符號版本,

這個版本大概歷經了數十次的修改才底定,

而到底進化成六個表情符號讚的原則為何?

原文有提到:

一、新的表情符號應該要讓全世界的用戶都能了解。

二、新的表情符號應該要能被廣泛使用和表達,盡量與真實生活能表達的貼近。

所以設計師們整合了在FB上使用最頻繁與熱門的貼圖:

然後也蒐集了最常用於搜尋貼圖的關鍵字!

甚至連最熱門的簡短回覆也是他們製作新表情符號的依據!

最後他們將關鍵字整合為以下幾種:

(從左到右為:讚、愛、哈哈、哇、難過、生氣、困惑、耶)

不過最後有兩種表情符號沒有收錄在最終更新的六種表情符號之中,

分別是「困惑(Confused)」還有「耶(Yay)」。

一個較少被使用,另一個則是與「讚」和「哈哈」意義上有重疊。

接著就是不停鑽研、設計與繪製,

大概設計出了哪些版本呢?請看下圖:

在早期的版本中,表情符號是靜止的,

但設計師覺得動畫能夠表達出更多情緒,

於是還找了動畫師協助。

最後,當他們開始整合所有動畫時,

發現所有表情符號若是一起動,那麼視覺上可能會太混亂。

於是,他們最後只讓其中一個會動(當使用者手指移動到該表情符號上方時)其餘的則保持靜止。

總之,最後最後,

在將近一年的作業以及數個月的測試後,

新的表情符號終於在今年二月正式全球上線。

拜託,光是這六個表情符號,

就花了一年多耶!

如果跟台灣的老闆說你們某個TEAM(可能還只有1-3個人)說要改良FB的表情符號,

老闆問你需要多久時間,你預估個一年給他看看,

馬上被老闆罵個臭頭!

「叫你另外增加五個表情符號,要一年?一個禮拜就給我生出來!不然扣你薪水!」

大概會收到這樣的回饋吧。

台灣的老闆大概會覺得,要花一年的薪水,最後只是生出新的五個表情符號,

實在是太不可思議、CP值爆炸低的一種交易,

大概沒有人會讓員工如此「爽爽工作」!

如果不說,大家大概也不知道這六個表情符號的上線,需要花這麼久的時間,

雖然還是有許多人不太滿意,

但這已經是經過了一年多的審慎評估、蒐集與分析資料、多版本繪圖與修改後所呈現的版本!

目前使用了將近四個月,其實大家也漸漸習慣了,效果說實在也還不錯!

可見得花了這麼久的時間的改良,的確有其功效在!

只是,台灣老闆肯定不會讓員工這麼爽,

一年多的光陰主要一個CASE就是要設計師改良表情符號...?

先把你fire再說吧,再去用少少的錢找一個堪用的猴子來幫忙就好,反正在台灣怎樣都會有人接便宜苦力工!

「隨便畫一下,設計一下就好了啊!」

「有這麼難想嗎?圖案這麼簡樸,這我女兒用小畫家隨便都畫得出來啊!」

「我幹嘛要花這麼多錢要你做小孩子都會做的事情?圖會動?隨便叫個設計科的高職生都會弄啊!」

這大概就是沒有遠見、目光短淺、省錢賺錢至上的台灣老闆...會對員工說的話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10835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