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網友喜歡稱呼印度人為「三哥」?

國際頭條| 2016-05-18| 檢舉

為什麼中國網友喜歡稱呼印度人為「三哥」?

話說有一些詞彙,不知怎滴,就成為某些地方人的代表。我們一般稱呼印度人為「印度阿三」。很多人都這麼叫,大家都覺得是一種諷刺,但問這詞語怎麼來的,似乎還真沒有幾個人能立即說出個所以然來。

比如在江西撫州地區就稱南昌人為「南昌鬼子」,原因是抗戰時期,有幾個日本鬼子穿著軍服到撫州進行搶劫,撫州人一開始挺害怕的,但有撫州人居然發現日本鬼子私下會說南昌話,原來是冒充的假鬼子,於是有人將這幾個假鬼子給綁起來,從文昌橋上丟下去,所以就有了「南昌鬼子」的由來。

哎呀,說走題了,並且這麼一說,很容易被南昌的小夥伴們罵,說媽蛋你居然地域歧視編這典故侮辱我們。沒有沒有,以上觀點僅是表達一種歷史典故,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未經考證,大家不要丟磚頭。

那還是說說阿三吧。還記得《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里在黑山老妖來了後,唐僧包著頭巾(後來又走埃及法老路線)自稱「印度阿三」麼?

另外,《東成西就》裡面劉嘉玲把梁家輝演的段王爺叫「印度阿三」。

網絡上說阿三的由來是因為印度人是不結盟運動的領袖,認為是世界的第三極,狂妄自大和中國作對,所以被中國差點打到德里去了,後來中國又主動撤軍,中國人因為這個就笑話和鄙視印度為阿三。這個,且不論中印戰爭的是是非非,個人覺得因為這個,所以人民大眾說印度是阿三,不是很可信。

在很多電影里,大家可以看見包裹著頭巾的印度人,他們都是錫克族。如果有人看過007的早期電影《八爪女》,在邦德潛入印度的烏代普爾水上宮殿後,遇見的一個裹著頭巾的高大印度人,後來又在小飛機上打來打去打得不亦樂乎最後掉下飛機的,那就是錫克族人。

錫克族主要在印度的旁遮普邦省,少女皮膚很白、小伙個頭很帥,並且比較崇尚武力。錫克族裡幾乎沒有並且鄙視乞丐。

自尊心強的錫克族人多從事軍人以及門衛、警衛、警察一類的工作。尼赫魯的女兒英迪拉·甘地就是在總理府花園被兩個自己的錫克族士兵開槍刺殺的(這個事情的前後緣由以後再說)。

解放前的上海租界,有不少的印度巡捕,即大多為錫克族人擔任。其實最早的印度巡捕(Sikh Branch) 是1884年在上海租界加入的。據說日本侵華戰爭前和平時期的最後那年,印度巡捕大概有500多人。

上海人比較喜歡取外號,稱呼這些印度人為「紅頭黑炭」,又因為英國的公務員被稱呼為阿Sir(參見各種港片,香港也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沿襲了這一點),後來就被大多不會英文的上海人傳來傳去傳成了「阿三」,據說在據20世紀30年代出版的《上海諺語》 書籍里有相關考證。

也有人說,是因為上海人和這些印度巡捕打交道時候,嘴裡不斷用上海話對他們進行不斷的詢問,太為難這些錫克族的印度巡捕了,所以他們在回答的時候總是支支吾吾的地說「I Say……」,去過印度的人也可以想像下這種印度式英語的發音。

↑老上海的明信片,印度巡捕(左)以及屬於工部局的印度警察(右)。

但不管怎樣,印度阿三的稱謂就這麼流傳了下來。有人說一開始上海人這麼稱謂是比較尊敬的稱呼,是不是這樣就不清楚了。但後來發展成帶有一些對他們的嘲笑和蔑視,也不冤枉,比如1925年5月30日的時候,印度錫克巡捕和華人巡捕一起,向南京路上的示威民眾開槍,引發了我們在歷史課本上知道的五卅運動。

↑公共租界的各國巡捕。右二為英美巡捕,右三圍印度巡捕,右四位日本巡捕,右六位偽維新政府巡捕。

這點稱謂的流傳原因還是比較靠譜的,記得以前在北平長大的爺爺就說過,那時候日本占領北平的時候,很多朝鮮人,跟在後面耀武揚威,比漢奸還讓人噁心,有時候拿著根大棒子就進來檢查。所以那時候都叫他們為「高麗棒子」,而現在「韓國棒子」的稱謂即是由此而來。話題有點扯遠了,但從這個邏輯可以看出,所謂的從高麗棒子到韓國棒子,從「阿Sir」或者「I say」到印度阿三稱謂的流行,這種口口相傳幾十年到現在的情況是完全可能的。

話說回來,現在有時候看見一些微博或者帖子,號稱「阿三開掛」什麼的,不僅不會覺得是對印度人貶義,而且會有種壞壞的調侃又不失親近的感覺,你們覺得呢?

師傅,快粗來看印度阿三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0826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