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平均多久吃一次泡麵呢?
在學生時期泡麵可以說是生活的聖品,懶得出門或是遇到下雨天,這時候只要打開調味料,加上熱水,馬上就能飽餐一頓!
但是大家普遍認為吃泡麵會禿頭、變成木乃伊、甚至致癌!?
這些傳言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今天就讓專業的人士來替大家破解這些網路謠言吧!
迷思1:吃泡麵會吃進一堆防腐劑?
正解:NO!
市售的泡麵在包裝上都標示不含防腐劑,可是卻能存放很久,耕莘醫院營養師陳奕翰解釋,這是因為廠商將新鮮的麵條以油炸方式做成麵塊,藉此去除麵條中的水分,讓麵條裡的水活性降至最低。
如此一來,微生物在缺乏水分的環境下,自然無法生長繁殖、甚至使麵條腐壞,進而達到保存目的。所以,泡麵有放防腐劑的說法是錯誤的。
迷思2:吃油炸泡麵會致癌非油炸泡麵才安全?
正解:NO!兩者都不會致癌。
目前泡麵的麵條分油炸、非油炸兩種製作方式。
非油炸的做法是以烘乾方式處理;而油炸處理的麵條,為了抗油脂酸敗,在製作過程會增添抗氧化劑BHA(維生素E)、防止食物酸化的安定劑BHT,但劑量都合乎國內衛生使用條件,食用時不必擔心。
因此,兩者都不會產生致癌情況。
迷思3:泡麵吃多會禿頭?
正解:NO!主要是營養不足。
網路傳聞,泡麵含大量防腐劑,吸收後人體會無法分解,導致頭髮出現光禿現象。
其實,這是錯誤觀念。
陳奕翰說明,會有禿頭現象,主要是因為長期食用泡麵,造成頭髮生長的營養素不夠、缺乏蛋白質,以致影響毛髮生長。
他也補充,有些人煮泡麵時會加入雞蛋,可是,蛋還未煮熟即盛起來食用,這會在體內與促進頭髮生長的生物素結合、妨礙營養吸收。若長期吃泡麵,即使有加蛋,營養不足仍可能形成禿頭。
迷思4:泡麵容器含食用蠟常吃易致癌?
正解:NO!醫學尚未證實。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陳柏臣解釋,容器內的食用蠟是可食用的,會透過健全的腎臟與肝臟來代謝,從脂溶性分解成水溶性物質,並排出人體。他也舉例說明,有些市售水果會噴些食用蠟,讓水果看起來更有光澤、有賣相。
如果人吃了含有食用蠟的食物,以一杯杯麵的劑量為例,藉由人體的腎臟及肝臟排除的時間約3天(72小時)。
若攝取的食用蠟劑量過多,累積於體內或長期無法排除,就可能引起疾病。
然而,對於它會致癌的傳言,目前尚未有臨床醫學報告可證實。
若實在不想吃進食用蠟,由於食用蠟在超過60度的溫度下會逐漸溶解,最好避免吃碗裝泡麵,煮袋裝泡麵時,也避免用紙杯、紙碗裝熱湯。
迷思5:烹煮時先加調味包會致癌?
正解:NO!無論先加或後加,都不會產生致癌物。
坊間流傳,煮泡麵時,調味包要最後才加,否則調味包裡的味精加熱到攝氏100度、或煮超過10分鐘會變成致癌物。
陳奕翰澄清,「加調味包的先後順序不會產生致癌物」,而且,味精轉換成致癌物「焦麩胺酸」,通常需加熱至攝氏200度以上、或煮超過1個小時以上,才有可能產生這種情況。
迷思6:用熱水泡泡麵氯氣恐殘留湯中?
正解:YES!
為達到均衡飲食,陳奕翰表示,有些民眾會在烹調泡麵時,放些蔬菜、雞蛋或肉片,為了確保食物煮熟,他建議用瓦斯爐烹煮。
而且,用熱水泡泡麵,會產生氯氣,甚至可能殘留於湯中,若使用瓦斯爐烹煮,氯氣會隨著烹煮的過程揮發於空氣中。
迷思7:慢性病患吃碗裝泡麵血壓、肝腎負擔大?
正解:YES!
健全的肝、腎至少得花3天時間代謝碗裝泡麵裡的食用蠟,可是,肝臟病患或腎臟病患,因身體機能無法代謝,食用蠟的確易累積在體內,甚至引發其他疾病。
再者,泡麵缺乏均衡營養素,患者應控制食用量,避免加重血壓或肝腎負擔。
迷思8:泡麵先燙再煮卡健康?
正解:YES!
將第1次煮麵體的水倒掉,用第2次加入的水煮泡麵的確較健康。
因為倒掉第1次煮泡麵的水,同時也去除麵條添加的抗氧化劑、安定劑,減輕人體吸收的負擔。
▼吃泡麵加點蔬菜、肉營養更均衡更健康
研究證實,泡麵的調理包經高溫滅菌、真空包裝,肉類所含的維生素B、鐵質;或蔬菜裡的維生素C、A,早已蕩然無存。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醫師洪啟文表示,選購時,要注意包裝的成分、熱量、鹽分等標示,且不要長期高鹽、高脂飲食,以免破壞身體機能,造成糖尿病、高血壓或腎臟、心腦血管等疾病。
雖然泡麵本身無毒,但為了健康,別太常食用,若不得不吃,建議只取代一餐正餐,而且,可配搭天然食材,像蔬菜、蛋一同烹煮,均衡飲食也確保營養。
家長們不要再對泡麵抱持著偏見了,有時候泡麵真的是很方便的東西www
颱風天一到泡麵就是救星!!而且消夜的時候吃也超美味der~
而且基本上有問題的不是泡麵,而是製造公司的良心啊…
迷思1:吃泡麵會吃進一堆防腐劑?
答案:半對半錯
泡麵的麵體不會有防腐劑,原因在不需要!!防腐劑也是成本,如果不需要放,廠商幹嘛花錢加呢?這類的麵體經過油炸或者其他方式降低水活性(可以想像是細菌可利用水的含量),且在油炸過程中,細菌也被高溫炸死了,只要後續包裝製程是乾淨的,只會極少數的細菌還在麵體上(空氣中落菌或麵體殘留),而且因為水活性很低,所以這些殘菌不會生長,自然而然泡麵的麵體就不會壞了!但只有麵體,醬包可不保證,因為醬包水含量高,比較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就可能會使用防腐劑。
至於使用防腐劑會不會對身體怎樣?老實說也不會,怕吃到變木乃伊!?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防腐劑的添加量非常少,再者這些添加物都需經過毒理試驗,使用的劑量不會造成人體危害!所以如果要你選擇,防腐劑的潛在危害和細菌污染的立即危害,要選哪一個?
迷思2:吃油炸泡麵會致癌非油炸泡麵才安全?
答案:兩個都不會
嚴格說起來,油炸麵的風險會高那麼一點點,畢竟是有高溫處理過,一定會產生致癌物的,但是這個量可能極度微量,比起我們生活周遭的致癌因子小的許多,所以把這一塊小麵體放到整個人生的飲食中,我不覺得會有致癌問題。別擔心油炸麵的致癌因子了,關心一下他的熱量比較實際一點.....
迷思3:泡麵吃多會禿頭?
答案:不會,也別再相信拔獅子鬃毛會治療禿頭了
內文提到,長期食用泡麵會造成頭髮生長的營養素不足,缺乏蛋白質而讓頭毛長不出來。如果學理來說,確實有可能,因為泡麵主要是澱粉和油脂,但是!!即便我們長期吃泡麵,也不會有這樣情況發生!!除非,長期「只」吃泡麵才會。
另外內文也有提到打顆蛋還沒煮熟就拿起來吃,會有生物素無法吸收的問題。確實,營養學教科書的確提到生蛋中有個物質:avidin,會和維生素B群中的生物素結合,降低生物素的吸收!又來個但是了!!生物素在台灣根本不是個問題,人體需求量超低,飲食隨便吃隨便有隨便都滿足,簡單到連我教書上營養學都直接跳過,所以,不用擔心他!!只不過要吃未熟蛋,要小心沙門氏桿菌污染的問題,因為蛋的和排泄物是同一條路徑到達這世上的。
迷思4:泡麵容器含食用蠟常吃易致癌?
答案:不會!
筆者對這個蠟到底是什麼化學結構並非很了解,如果為蠟(wax),為醇類和脂肪酸結合的化合物,是人體不會消化吸收的形式,所以吃到蠟就會從排泄物中排出。唯一可能的問題在於這個蠟的製程是否符合食用級,即其純度是否達到食用級。但如果為其他物質,只是泛稱為蠟,那可不可吸收我就不知道。只不過也有教食品包裝的教授澄清這些蠟進入人體後可以被代謝掉,只要是在法規允許的範圍下使用,不至於造成人體傷害(因為都做過毒理試驗了)。
迷思5:烹煮時先加調味料包會致癌?
答案:錯!
網路傳言調味料包中的味精,在100度C時就會轉變成焦麩胺酸,味精是麩胺酸鈉,有研究指出真正比較容易轉變成焦麩胺酸的,是麩醯胺酸,並非麩胺酸,而且有食品系的老師提到,要產生焦麩胺酸,可能要加熱到120度以上,或者加熱超過1小時,我們煮泡麵頂多才5分鐘,且溫度頂多100度,是不會產生焦麩胺酸的!
迷思6:用熱水泡泡麵,氯氣會殘留在湯中?
答案:對!但殘留也不會怎樣!
氯氣殘留在湯中並不會造成人體的危害問題,因為量真的非常非常少。先前謠言提到自來水的氯氣會致癌,是錯誤的觀念,真正會有致癌疑慮的是三鹵甲烷,就是有機物和氯、氟、溴等等鹵素元素形成的物質。而根據毒理試驗的推論,加上台灣水質的抽查,每天要喝到數十萬公升的自來水,其中的三鹵甲烷物質量才會達到容忍量,那你覺得我們每天會喝到數十萬公升嗎?
迷思7:慢性病吃碗裝泡麵,血壓肝腎負擔大?
答案:半對半錯!
無論是碗裝泡麵或者袋裝泡麵,問題都是一樣的。泡麵的問題就是高油高鈉和低纖維,不會受到是用碗裝的還是袋裝的而有差異。
迷思8:泡麵先泡再煮卡健康?
答案:錯!沒什麼差別
原文是寫將泡麵的麵體泡在水中,再拿去煮可以減少抗氧化劑和安定劑的含量,能減少負擔,但實際上,這些添加物其實都在法規限量範圍內,而這個使用量是經過毒理試驗驗證過,不會造成危害。此外,麵體所使用的抗氧化劑是對品質有很大的保障,因為麵是經過油炸,一定會油耗,所以使用抗氧化劑可以避免油脂氧化,而且,油炸麵所使用的生育醇,就是維生素E,即便對人體有害,泡水也無法洗掉,因為維生素E是脂溶性的。
最後總結,泡麵所帶來的健康威脅,不是添加物或者水的問題,而是泡麵的油脂與鈉含量過高、纖維含量太低,這樣的飲食對身體是不好的,只能偶爾吃吃,不要太常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