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就有飛碟來訪,竟和蘇東坡偶遇

中國古代就有飛碟來訪,竟和蘇東坡偶遇

6

在現代社會中也是一個熱門的話題,針對空中不明飛行物,人們都充滿好奇。對於它是否真實存在,更是令人迷惑不解。然而這種令人爭執不休的怪誕神奇之物,在中國古代就有很多的記載。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重月落光深黑。江心似有炮火明,飛焰照天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讓,非鬼非人竟何物?」這首《遊金山寺》出自我國著名詩人蘇軾的手筆,話說是他在某一夜間見到一發著光亮的物體降於江中所寫。這一「非鬼非人」的不明之物,不禁引起了蘇軾的迷惘,直至今日,人們也疑惑它究竟為何物。不過它發著強光、隕落的特徵倒和現代人們所說的「飛碟」有相似之處。據此可以推斷,蘇軾怕是與「飛碟」偶遇了。

素有科學家之稱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寫道:「嘉佑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初出於天長縣陂澤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錢。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加拳,燦然不可正視,十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按照描述:「大如半席」、「光照十里」、「倏然遠去」,這顆珠狀物體不是「飛碟」又是什麼呢?

不僅在古書古籍中有關於不明飛行物的記載,在古畫中也不乏記錄。清朝畫家昊有如的《赤焰騰空》圖,便被人們看作是一幅生動的描述目擊飛碟的場景畫。畫中眾多行人集聚在橋上,全都仰頭目視天空,爭相觀看空中團團火焰,作者在其畫上註明:「九月二十八日,晚間八點鐘時,金陵城南,偶忽見火毯一團,自西向東,型如巨卵,色紅而無光,飄蕩半空,其行甚緩。維時浮雲蔽空,天色昏暗。舉頭仰視,甚覺分明,立朱雀橋上,翹首踮足者不下數百人。約一炊許漸遠漸減。有謂流星過境者,然星之馳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遠,自有而無,甚屬濡滯,則非星馳可知。有謂兒童放天燈者,是夜風暴向北吹,此球轉向東去,則非天燈又可知。眾口紛紛,窮於推測。有一叟雲,是物初起時微覺有聲,非靜聽不覺也,係由南門外騰越而來者。嘻,異矣!」 這段文字關於地點、時間、人物、顏色、形狀、飛行速度等的詳細記述正是一份供後人研究飛碟的寶貴資料!

從這些古人的記載中,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出現過發光、飛行的不明飛行物,但是對它們究竟是否為飛碟,人們還是眾說紛紜。有人說中國古人的記載只是目擊的一些表面現像或是道聽途說的傳聞,並沒有科學的證據,其間甚至還有些誇張的修飾手法,也許僅僅是些在當時人們還沒有充分認識的自然現象。

關於飛碟,至今仍是一個謎,我們現在大多在科幻電影中可以看到,不過這都是後人的猜想罷了。古時是否真的出現過飛碟,也許只能等後人把這個謎疏解開來之後,才會有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05768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