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境內的美軍部隊。 圖片來源:美國陸軍
毛澤東曾在《論游擊戰》當中有過著名的「軍民魚水關係」論述:游擊隊是魚,老百姓是水;要想戰勝強大的敵人,就離不開老百姓。
他說:「散漫無紀的軍隊才會把百姓當做敵人,也會由此變成離開水的魚兒,無法生存。」
假如真把野生動物變成忠誠士兵,會怎樣呢?
1963年,美國軍隊就曾嘗試著那樣做過。面對遍布東南亞地區的共產主義者暴動,美國地面部隊希望能開發昆蟲作為武器,與士兵們一起作戰。
「黃蜂、蜜蜂和螞蟻大量存在於多種自然環境當中,尤其是熱帶地區。」美國陸軍限制性戰爭實驗室研究人員談到:「即便只有微量的刺激物質,昆蟲也會表現出很高的興奮度,對任何入侵者實施猛烈攻擊。」
不幸的是,這些「六條腿」的援軍還沒可靠到足以承擔作戰任務。
雖然人類從古代就開始藉助動物的力量(主要利用馬、牛甚至大象),但這些動物只是被用來運載人員或物資而不是直接攻擊敵軍。真正意義的動物「武器」,比如犬和豬,只在戰場上發揮了極為有限而特殊的作用。
美國陸軍曾萌生出宏偉的動物作戰計劃,想要利用南越等地的動物軍團騷擾或扼殺隱藏在鄉村地區的敵人。這些動物可以對伏擊者實施伏擊。
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看守被俘的越共游擊隊隊員。 來源:美國陸軍
起初,研究人員沒有確定將哪些具體物種作為該項目主力軍。到了1963年12月,他們認為昆蟲是執行計劃的完美主角。
美軍的設想是,在微型膠囊中填滿化學物,從而激怒或吸引叮咬類昆蟲。這些膠囊需要相當脆弱,如果有人踩上外殼就會破裂。
美軍將在任何越南遊擊隊可能埋伏的地方丟撒這些藥囊。士兵們同時還會在基地和大本營附近丟撒防叮咬藥丸以保護自己。
「這些被激活的特工根本不會被地方察覺。」美軍方面的科學家這樣記錄道。
除此之外,地面部隊還指望藥劑能吸引小動物,從而把病菌傳染到敵軍的食物存放處。如果這些化學品當真能引誘出昆蟲,那些被蟲子包圍的叛亂分子或許就會現身。
「作為方法之一,藉助『飛行動物』來污染敵方食物的可能性應當被進一步研究。」一份1963年的報告這樣寫道,「第二種方法是,利用蟑螂性引誘(sex-attractant)達到多種目的,包括傳播污染物幫助標記和識別作戰人員。」
美軍還實施專門試驗,用裝滿昆蟲的機器到叢林深處探測敵軍;同時打造了基於化學品的「人體嗅探器」。與「昆蟲炸彈」不同,這款嗅探器真正出現在了南越戰場。
美國陸軍研製的昆蟲「人體嗅探器」。 來源:美國陸軍
1965年,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們對昆蟲「餌雷」進行了基本試驗。他們的試驗對象是螞蟻和蜜蜂。他們在實驗室內研究了昆蟲對化學物的反應,也在室外測試了化學物的傳播範圍以及對人體的效果。
其中一份進度報告顯示,在螞蟻身上得出的結果「沒有說服力」。但研究者們並未受挫,繼續嘗試分析化學物對蟲子攻擊行為的「明顯強化作用」。
第二年,美軍與康奈爾大學達成一項新協議。陸戰部隊表示,康奈爾大學已經證實計劃背後的理念是可靠的,昆蟲的反應與人們預期的相同。
按照新協議,研究組將著手研發能夠吸引巨型蜜蜂的化學品,這種大蜜蜂原產自南亞與東南亞,能夠長大到將近1英寸長。
1966年6月,康奈爾大學原本應在亞洲某地進行實地實驗,檢測這一計劃是否做好了投入實戰的準備。但三個月之後,美國陸軍徹底封存了該項目。當時軍方已經花費了將近3.5萬美元,相當於今天的25萬多美元。
我們並不知道終止計劃的具體原因,但看起來這些昆蟲士兵似乎並不能完成任務。很顯然,僅僅是激怒它們還遠遠不夠。
「研究有利於證實文獻中記錄的蜜蜂和螞蟻對各種化合物的應激反應」——這便是1974年總結報告對最終結果的全部表述。
解除昆蟲士兵之前,陸軍已經秘密停止了一些相關計劃,包括利用昆蟲作為「哨兵」和「滲透者」。不過,利用昆蟲尋找潛伏敵軍的研究此後還持續了一段時間。
正如五角大樓其它那些奇異計劃一樣,美軍最終認為,比起這些不可預測的「蟲子大軍」,地雷和照明彈等傳統武器在必要時更能發揮作用。
喜歡嗎 趕快動動手指分享出去吧 !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3/node105634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