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信佛的人越來越多。在寺院,我們經常看到,燒香、磕頭、拜佛的人繹不絕。在個人家中,在私人店面,燒香、供佛的也有很多。根據中國佛教協會的粗略統計,現在大陸地區佛教信徒大約有8000萬。
信佛、供佛、拜佛的目的,無非是想求佛保佑,祈福祛災,圖個平安。
信佛的人很多,但真正了解佛的人卻又很少。如果隨便找一個燒香拜佛的人,問他佛是什麼,恐怕多數人回答不出來。「沒有徹底了解的,便不是你所擁有的。」(歌德語)信佛的人竟不知道什麼是佛,這就不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而是迷信。
什麼是佛?佛不是神,佛就是「覺」的意思,佛就是一個「覺者」、覺悟了的人。中國宗教學會顧問、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佛教道教教研室主任樓宇烈先生指出:「原始佛教以來一直到所有佛教裡面的一個根本的思想」,「就是非常強調自力信仰,就是所謂的依自不依他,也就是認為所謂的佛,並不在外面,並不是我們拜的那個佛,也不是我們拜的那個菩薩,它並不在外面,而就在你的心中,所以你人格的完善,道德的完善,那你就是佛,所以解脫就要靠你自己。」「自己來度自己,自己來解救自己。」(樓宇烈:《佛教對現代社會的影響》,載《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年版)
最具中國特色的佛教經典《六祖壇經》認為:「本性是佛」、「自心是佛」,「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即是說,佛不是別的,佛就是人自己的本性,佛不在遙遠的彼岸世界,佛就在個人的心中。自心不覺悟,即使終日念經拜佛,也終究不過是凡夫俗子,難以進入佛的境界。
佛教也講普度眾生,但只有度己才能度人。自己不能解脫,怎能使別人解脫?自己解救不了自己,怎能解救別人?
即使真有救世的佛祖,也並不是什麼人都能求得到。有句格言說得好:「自助者,天助。」只有自立自強、積德行善的人,才能得到天助,正所謂「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老子79章)。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說的也是這個意思。一個慾壑難填、總是心懷不滿、利令智昏的人,如果自身不省悟,即使天天求神拜佛,佛祖也不會保佑他。
「覺悟人生,完善自我,忘我工作,奉獻社會」,這也許就是佛教的真諦,與其求神拜佛,不如做一個有覺悟的人、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文章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