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養一個天氣瓶吧——教你製作美麗神奇的天氣瓶

出現在科幻小說《海底兩萬里》的神秘氣象球,其實起源於17世紀歐洲的天氣預報儀器「Storm Glass」,在密封的玻璃瓶注入蒸餾水、酒精、硝酸鉀、樟腦等混合液,這種液體會隨著天氣改變面貌的氣象儀,曾經普遍運用在19世紀的航海上,如果你也想看看天氣是怎樣隨著氣候變化的,可以自己動手製作一個天氣瓶哦。

天氣瓶會隨著天氣的氣溫、濕度的變化而形成羽毛、葉子般的結晶,氣溫越低結晶就會越多,比如颶風要來了,就會發現它長出了羽毛,雖然很美麗,不過也提醒主人要更加注意身體了。

天氣瓶製作教程:

【材料】

硝酸鉀2.5g,氯化銨2.5g,常溫蒸餾水33mL,酒精40mL,粉狀天然樟腦10g

【步驟】

1. 將硝酸鉀和氯化銨溶解於水中

2. 將樟腦溶解於酒精中

3. 將步驟一的溶液加到步驟二的溶液中,最好是加熱攪拌到澄清, 溫度30-40度即可

4. 混和後封存在試管或玻璃容器中(瓶子一定要封禁, 避免酒精揮發)

注意:加熱的時候,最好是隔水加熱,每個需要加熱的步驟都是。如果你混合兩種溶液的時候有加熱,要等它冷卻後才能封起來,不然因為冷卻產生的水蒸氣會改變氣壓,瓶子會裂!如果你希望結晶很多,蒸餾水可以加多一點但也不要太多,蒸餾水去超市買就好了!不過打開瓶子加水時要注意酒精揮發!

【注意事項】

全程帶手套

請勿直射陽光

避免放置在空調出風口

需要1-2周時間讓晶體穩定並適應環境 (剛開始結晶會出現在瓶子上方, 要等待沉澱)

樟腦丸通常是人工合成, 實驗時最好找天然的

乙醇的酒精濃度好像有分95%(市面常見的)和99.9%(實驗室用的最純酒精),酒精濃度會影響最後結晶成果,大家可以自己多多嘗試。

增加蒸餾水可以增加結晶量,但想要增加多少結晶量最好先實驗過幾次才能掌握,有透明溶液的地方才能看出結晶的美。

玻璃瓶蓋選擇請儘量避開鐵,銅等蓋子,會侵蝕。

(上圖氣溫低,結晶多;下圖氣溫高,結晶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6555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