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皂制皂經驗,並不是用貴油就能做好皂的哦~

1. SF的油脂和精油是否參與到皂化反應中?(SF 指超脂)

按通常的說法來講,SF的作用除了增加皂的滋潤度提高洗感和功效以外,

另一個作用是去中和T後皂液中可能存在的部分依然游離著的鹼液,所以SF的油脂可能會有一部分繼續參與未完成的皂化。

反正我是偏好SF的皂皂的,會比較溫和。

而精油不是油。油脂的成分是脂肪酸甘油酯,精油的成分是醇類、醛類、酸類、酚類、丙酮類、萜烯類等。

精油和油完全不是一種東西,只不過可以溶於有機溶劑因此能溶於油罷了。

2. 軟油皂是否容易拉絲?

油是否為軟油取決於油里脂肪酸的飽和程度的啦,飽脂肪酸高了,就硬了,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了呢,就是軟油。

而容易引起拉絲的油脂並不是看脂肪酸的含量,而是看油里油酸的含量,油酸高的則容易拉絲。

舉個例子,橄欖油、茶花油等,油酸比例在90%左右,配方里量多確實容易拉絲。

而如果是亞油酸或者亞麻酸含量高的油,雖然也是軟油,並且貌似比油酸還要軟,但是卻不太容易拉絲。例如鱷梨油,榛果油,堅果油,都很少拉絲。

3. 手工皂的清潔力是否來自它的鹼性或者是泡沫?

肥皂清潔的原理,是靠高級脂肪酸鹽(因為做手工皂用的是NAOH,所以在手工皂里的脂肪酸鹽是鈉鹽,也即脂肪酸鈉)

脂肪酸鈉,是兩性離子的,也就是說,把這個東西,想像成一根標槍,槍頭是帶著鈉鹽的羧基,它憎水,親油的;

跟著的尾巴是個長長的碳鏈,烴基,這頭是親水的,憎油。我們洗臉的時候,是先把脂肪酸鈉在水裡溶解分散開來,

這一根根的標槍,槍頭因為討厭水,喜歡油,不要不要跟水在一起啊,所以就一頭扎進那臉上的油污啊,

以及被油污包裹的灰塵啊,這些髒東西裡面去了,然後揉搓過程中,就好像抓著這些標槍長長的尾巴,

往外撬,撬出來以後,因為比較長的烴基部分都是親水的麼,所以整根標槍就被水包圍,

再一衝水,OMG,可憐滴髒東西就這樣進了下水道了。(含淚目送他們遠去ing)

當然,清潔力跟泡沫其實還是有點關係滴,雖然個人覺得其實不是很大,

很多皂揉搓後產生的是皂液,洗完一樣乾淨清爽。具體的來說呢,就是起泡度高的,

被水包覆的就會更加全面,去掉油污也就更加容易,沖水也容易了。

這跟油脂本身的特性有關,跟鹼性強弱無關。

4.洛梨油的洗感(理論+個人用皂經驗)

資料上介紹的說,洛梨油適合乾性脆弱的皮膚,單純油脂來說,確實是療效不錯。

但是入皂之後麼,好吧,它投奔敵方陣營去了,據大半年來用皂的體驗,大比例洛梨油入皂的皂,

清潔力強於備長炭,洛梨油皂看起來軟嫩綠泡沫還很綿密(很萌吧?很誘人吧?適合秋冬吧?)洗完就發現臉上很乾,

有緊繃感..以前還用過備長炭的清潔皂,添加啥油忘了,橄欖油肯定必備嘛,那個洗完好歹臉上還留點滋潤感吶。

建議大比例入皂的皂師們可以拿來去做油性頭髮的洗髮皂。

個人比較喜歡滋潤的油加備長炭,洗的乾淨又不幹。皂師們,做皂前不光要看前人經驗啊,

做好是能親自體驗下各種油脂的洗感啊。。各種各樣的油脂組合會產生很奇妙的洗感差別。反正我一直大愛甜杏仁油,表問我為什麼。

5.好皂是否一定要好油?我指品牌油(TX指同學)

老實講,自己不開店,只是憑興趣在家玩兒皂的TX,在經濟投入上如果太昂貴,就失去DIY的意義了,

咱講究的是經濟實惠,能獲得做皂的樂趣。EV級別的橄欖油,就能出品質很好的純欖和馬賽。

烹調用紅棕櫚,也能做出顏色鮮明的好皂。

皂品好不好,油脂是一個,配方更是重點,能把不同的油脂很合理的搭配在一起,才是一塊功效皂好壞的關鍵。

亂搭配的皂,用油再好品質也一般了啦。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油脂在不同皂師手裡能獲得不同生命的關鍵。

(狗尾一句:好油有好療效這句話,我覺得適合芳香療法,而不是做皂...當然皂師技術過關的話,這句話就絕對適合了。)

6.精油的作用

精油有揮發性這個不用我說。。那麼問題在於,有揮發性的精油入皂,能保持多久?

用皂時接觸皮膚的時間較短,精油的作用能不能體現?

皂體表面的精油揮發的很快這個是肯定的,但是皂體內部的精油成分還是能很好的保留的,

皂皂是固體嘛,內部的精油想跑到外面去,那個過程貌似是極其非常以及十分地漫長的。

當然這也要看皂體所用的油脂成分。

一般來說,流動性差飽和度高的油固定精油的能力比較強,這個沒具體研究過什麼油脂,僅供參考。

再來說精油入皂對皮膚有沒有作用。答案是大大滴有。

用皂的時候,接觸皮膚好歹也有個二三十秒吧,少於這個時間的用皂也沒啥意思了。

精油分子是非常細小的,並且是脂溶性的,有很強的親膚性和滲透性,

拿精油直接按摩過皮膚的TX們應該有體會吧,吸收非常快。

芳療法的時候甚至直接用吸入法就能達到迅速進入淋巴循環的作用,額,大家洗臉的時間應該比呼吸的時間要長久吧。

當然,隨便亂加不符合配方油脂功效的精油者除外。

7.酸敗的純欖皂和馬賽皂咋辦?丟了?(僅指馬賽和純欖!其他皂酸敗了趁早丟了。。)

話說,做皂用皂的人最怕的一個情況就是,皂皂壞了,酸敗了,咋辦捏,丟了吧。

酸敗的初期特徵,是出現油斑,這個時候慣常採用的方法是挖掉油斑繼續用,嗯嗯,很好。

萬一很不運氣,整個皂體都出現了酸敗的情況,那就能讓人心疼個半死了。

酸敗產生的原因,一個是酸鹼比例啊啥的製作方法不當,這個就不用救了。

另一個呢,是屯皂時間過長,裡面的鹼性物質全都升天了,皂體就剩下皂和過剩油脂了,

皂本身是穩定的,但是油脂就不是了,一瓶油放久了不用也會壞的嘛,於是那些過剩油脂就開始作威作福啦,

在皂裡面跟皂搶地盤,皂是固體啊,過剩油脂搶不過啦,於是跑到皂表面跟空氣玩親親去了,於是,酸敗了。

其實好的洗臉皂里必須有一定的游離脂肪酸的,才能保證滋潤度,游離脂肪酸的來源就是未完全皂化的過剩油脂,

所以其實酸敗的皂內部鹼性完全消失並且富含游離脂肪酸,只要你不是敏感性皮膚,

基本上使用起來沒啥問題,洗感甚至可能更溫和。這也是為什麼古歐洲手工皂興起的時候,

一大幫子人就喜歡把純欖和馬賽皂屯到酸敗屯到臭再用,就是因為這樣子的皂特別特別溫和的原因。(屯到臭還是不建議了。用皂是享受,味覺很重要。)

當然,理論上是這樣,古歐洲的人現在也不能站出來論證,我自己也沒用過全部酸敗的皂。

不過酸敗的皂丟掉確實有點可惜,畢竟做皂滴油油很貴滴,不敢洗臉的話,拿去洗手洗澡還是非常還用滴。

8 關於皂方

個人執念,一個好的皂方含有油的種類不應該很多,一到兩種主打,附加小比例其他油種,比如傳統馬賽,山茶籽油皂,榛果皂等等。

主打油脂決定皂皂的功效和洗感。要是一塊皂集中了幾乎所有可以做皂的油,

那麼請問到底主打的功效和適合使用人群是什麼? 雜燴皂=失敗皂,配方乾淨才是王道。

這個同樣適用於鑲嵌皂,就是皂皂裡頭添加其他皂丁的做法。鑲嵌的皂丁除了起到美化視覺的功效外,

最主要的一個,其實還是輔助增加主打皂皂整體的功效,比如美白皂里添加點滋潤的或者消炎的,

一兩種為佳,亂七八糟全摻和在裡頭,好看可能是好看了,功效也就亂了。尤其是蛋糕皂,

為了視覺上接近蛋糕的美感,皂師會添加很多各種顏色的皂丁點綴,

咳,反正個人不喜歡這樣子的雜燴皂。皂也是講究功效的,跟做菜一樣,酸甜苦辣全丟進去誰受得了。

相比之下,還是渲染皂比較能讓我接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65462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