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超市購物心理學,一定戳中你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逛完超市,最後買的總比原先預想的多,回家後也往往會後悔?答案可能讓你大吃一驚:超市裡所有的一切——從貨架到擺放、廣告、燈光、音樂,看似隨意,其實都經過了精心設計,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錢從你的口袋裡「掏」出來。

如果你想省錢又買到新鮮物品,並且不會回家後懊惱,請你跟隨我來看看這些購物心理指南,用智慧來選擇吧。

指南一:請彎一彎腰,選擇你事先想好要買的商品,同類商品擺放位置越低的越便宜且實惠。

與視線平行的商品利潤高。超市的商品擺放都有一個共同原則:你容易拿到手的永遠是商家最想賣的。調查顯示,銷量最佳的物品擺放位置依次為與顧客視線平行處、齊腰處和齊膝處。其中,前者是超市貨物擺放的最佳位置,可增加70%銷量。所以,超市一般把利潤較高或者快過期的產品放在1.5米到 1.7米的高度間,方便大家看到後隨手就能拿取。

指南二:請儘量克制購買慾,選擇通道左側的商品,避開商家期待你消費的誘餌。

超市最想賣的東西放右邊。超市的購物通道一般是足夠寬、筆直平坦、少拐角的,這是為了儘可能延長消費者在超市的「滯留」時間,避免他們從捷徑通往款台和出口。超市還利用人們習慣用右手的習慣,將最想推銷的、利潤較高的商品,放在主購物通道或展櫃的右側,顧客經過時,會被一些本不需要的商品激起購買慾。

指南三:請一定抵制住打折、特價商品的誘惑,儘可能往裡走,選擇你心中早就中意的商品或者你的購物清單上的商品,避免亂花銀子。

超市通常是薄利多銷品「守住」入口。走進超市,迎面可能就是一堆特價商品,但你要保持冷靜,越是容易看到、拿到的商品,越是超市利潤較高或急於出手的商品。一般來說,挨近入口的地方,放的多是薄利多銷、購買頻率高的商品,以吸引你進門,比如書本、拖鞋、毛巾等,而菸酒等貴重商品一般放在超市中間偏後區。

指南四:購買酸奶、牛奶等食品時,請儘可能的翻最裡面的新鮮產品,查看出廠日期是最近的才是最新鮮的,不要偷懶圖方便就隨手搬手邊的食品到購物車哦,那樣隨手拿到的食品放在家裡未能及時食用是很容易過保質期的。

超市通常會降新鮮商品擺最裡面。超市總是希望「把先進的貨物先賣出去」。所以,擺放牛奶、酸奶時,喜歡把最新鮮的產品擺在最裡面,每天逐漸更換。冰櫃和冷櫃食品,也都是把新鮮產品放在最下層。如果你想買出廠日期最近的,那就把最裡面的商品「掏」出來。

指南五:儘可能在超市不要購買蔬菜水果,到住家附近方便的菜市場購買既新鮮又便宜。比在超市購買省很多銀子哦。

蔬菜水果在超市利潤最高。超市中的蔬果大多陳列在中心位置,有兩方面原因:第一,心理學研究發現,由於人類早期長時間居住在陰暗的洞穴里,因此對色彩繽紛的食物有一種本能的興奮,占有欲和購買慾容易被激發。第二,農產品是超市裡利潤率高的產品,大多數超市都將這個區域承包給供應商,雖然價格比菜市場貴得多,但在超市也能賣出去。

指南六:不要被「低價」、「特價」等標語所迷惑,如果是你經常去的超市,多留意那些經常購買的消費品價格,心裡有個數,等到下次去購買時就不會被迷惑,另外,同類商品可以幾個商場多比較下價位,當然這需要你做個有心人。大部分人懶得比價。

價格「拆東牆補西牆」。超市裡有一整套複雜的價格策略,你可能會看到「天天低價」、「5公里範圍內最低價」等大幅吸引眼球的標語,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超市使用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將食品、日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定低一些,讓你形成這家超市比較便宜的印象,並且不自覺地以為所有東西都便宜。

指南七:記得你的鼻子是有記憶的,對美味非常敏感,千萬要抵製得住香味的誘惑哦。

現烤現賣以「味」誘人。超市麵包房中飄出的濃郁香味總讓人無法抗拒。一般人認為現場烤麵包、做熟食是為了「新鮮」,其實,這是超市的「嗅覺營銷」。研究發現,食物的香味會刺激人體各種消化酶的分泌,調動與慾望相關的情感中樞,即使你不餓,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食品的購買量。

指南八:如果帶孩子進超市,記得出家門前和孩子約法三章,哪些東西能買,哪些不能買,即使到了超市孩子哭鬧也不要擔心丟面子而被孩子在情緒上操控,一定保持高度理性,和孩子擺事實講道理,甚至哭窮,總之一句話:堅持原則不讓步。

兒童的錢最好賺。最容易出現購買衝動的是誰?孩子。兒童的消費是非理性的,並且占有欲很強,可以在情緒上操縱父母。正是利用這種消費心理,超市裡有一套賺孩子錢的銷售策略:第一種就是精心布置兒童產品(玩具、食品等)展櫃;第二則是在孩子必經之路設「埋伏」。

指南九:理性對待買一贈一活動,最明智的做法是出門購物前列好購物清單,避免衝動消費,放下貪便宜心理就不會上當吃虧。

買一贈一有貓膩。世界著名食品企業納貝斯克食品有限公司多年的促銷經驗認為,折扣標誌可增加銷量的23%。但其實也有陷阱:有些商家悄悄提高商品價格後再附送贈品。比如一瓶洗髮水本來20元,現在買一瓶洗髮水贈送一塊價格2元錢的肥皂,但洗髮水的價格已被悄悄提高到22元。

指南十:仔細認清特價商品,購買前問明價格,了解是否特價商品再行動,千萬別掉入商家陷阱。

特價區「混水摸魚」。超市裡常常會搞促銷,但有些促銷卻未必真便宜。比如在特價區會混有一些原價的東西;在大大的價格表下用不起眼的小字寫了該商品的生產廠家,同時混放其他品牌,一些不細心的顧客容易誤買;在服裝區,把顏色、款式相近的不同牌子的衣服混放,只標便宜的價格,把高價的價簽藏到不顯眼的地方。很多特價商品也並不「超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42/node5689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